2020年10月23日,电影《金刚川》正式上映,讲述了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在暗流涌动的金刚川上,修补堪比生命线的木桥,以血肉之躯无悔许国的故事。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每一次听到、唱起这首志愿军战歌,就让我们感受到70年前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慷慨激昂、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的英雄场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当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唱一曲“英雄赞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从课本照进现实,校园里传承“英雄赞歌”。还记得小学课本里的邱少云、黄继光……让我们永远记住了英雄们面对艰难困苦时无私奉献和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互联网时代同样需要学习英雄模范人物,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既把传统课本文化教育传承和发扬下去,还可以把各类纪念馆、陈列馆、博物馆搬上互联网,让群众能够更直观地“切身”感受中国近代史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浸润式的环境中感知感受、认知认同爱国精神,让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在心中牢牢扎根。
从电视走入生活,全社会唱响“英雄赞歌”。今天我们所站立的地方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青春守护的、用热血捍卫的、用生命换来的,是他们所热爱的土地、国家和未来。抗美援朝精神不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和实际的“口号”,而应当融入各类活动之中,精心组织公祭、瞻仰纪念碑、祭扫烈士墓等活动,丰富拓展爱国主义教育领域,推动抗美援朝精神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唱响新时代主旋律,引导群众缅怀先烈、铭记历史,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心、鼓舞士气、振奋精神,大力唱响爱国主义正气歌。
从口号变为行动,工作中践行“英雄赞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继承和发扬抗美援朝精神,要有行动有落实。对英雄的怀念,就是把我们的敬国之心、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汇聚成洪流,成为磅礴的“中国力量”。党员干部要时刻把个人生死与国家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永远铭记“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强化责任担当,把抗美援朝精神作为提振干事
创业激情的不竭动力,转化为在工作岗位上爱国报国的具体行动,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立足当前、脚踏实地,一步步埋头苦干,以超常的气魄、超常的力度、超常的措施,快干事干成事。
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保卫和平、反抗侵略、英勇作战,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让我们共同把这曲赞歌一直传唱下去。
十月党建活动,组织我们观看电影《金刚川》。电影以抗美援朝时期真实案例为背景。讲述志愿军工兵连无惧美军炮火,在金刚川地区修建桥梁的英雄故事,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电影。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终阶段,志愿军在金城发动最后一场大型战役。为在指定的时间到达,向金城前线投放更多的战力,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武装力量悬殊的情况下, 不断抵御敌机狂轰滥炸,以血肉之躯一次次修补战火中的桥。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在暗流涌动的金刚川上徐徐展开……
从一位位战士的眼神中,我们读懂了视死如归,无私奉献,以及他们大无畏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永不熄灭,中国肯定会越来越好!
无数先烈的鲜血,浸染了胜利的军旗,浩荡的铁流里,我们看见了先辈伟岸的身躯,是他们在为民族争解放,为人民争自由的战斗里,创造了伟大的功勋,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更不能忘记战争中牺牲的先烈,解放军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今天,我们的祖国一天比一天强大,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不应该忘记抗美援朝战争,更不应该忘记那些在战争中浴血奋战的最可敬的人——志愿军们,是他们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是他们保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让中国人民免遭外国侵略者的再次侮辱。在和平年代成长的我们应永远铭记这段历史,以他们为榜样,时刻以祖国的强盛为己任,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坚强勇敢,刻苦钻研,掌握科学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为中国的发展和壮大作出自己的贡献。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饶和美丽。
让我们铭记那些曾经奋不顾身向前作战的志愿军吧!战争虽已结束,但历史将被印在我们的心中,英雄的事迹将千古流传,作为后辈,我们将永远致敬英雄烈士!
抗美援朝后期,志愿军和美军决战金刚城,志愿军一万余人,要过金刚桥,敌军轰炸阻挠,我军不断修桥,敌军飞机来侦察、轰炸,我军高射炮还击。
故事情节非常简单,部队隐蔽,过桥,敌人炸桥,我工兵修桥,敌军轰炸,我高射炮还击。
故事都是围绕这些情节展开。
主要看点,有两个,一是美军不分昼夜,多次将桥体炸坏,我军一次次把桥体修复。
二是,敌军不断派飞机轰炸,我军高射炮不断还击。
影片展示了战争的残酷,无论是敌军,还是我军,意志力的发挥已经到了一个极限点。
轰炸是一次接着一次,修桥和高射炮的还击,也是一次接着一次。
人们意志力的较量,在战争中得到深刻诠释。
影片中,两处地方展示出我军坚不可摧的战斗力。
金钢桥到最后已经基本损毁,我军战士用血肉身体,搭起人桥让部队过河。
二是张译扮演的高射炮排长张飞,在战友全部阵亡,自己一只胳膊、一只脚炸断的情况,仍向敌军飞机发起最后的攻击。
这个世界的较量,是人们意志力的较量,在这场抗美援朝的战斗争,这种较量已经发挥到了极致,人们应该有个教训,这个较量应该结束了,这样的战争不应该再有了。
战争的胜利者是我们!我们在武器、装备大为落后的情况下,夺取战争胜利的法宝,就靠意志力,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一下,说我们那时候是“钢少气多”。
我们就是凭着一股子气,打赢了那场战争,保卫了新中国,赢得了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
今天的建设和国家间复杂的斗争,仍然要靠这一股子气!
之前一两年吧,看了不少抗美援朝的纪录片,也看过纪录片《永远的铁道兵》。这次带我老婆去看的《金刚川》。说说我的实际感受。
电影确实一般,及格偏上,算不上上成。反过来网上那些为黑而黑的影评,却让我看出不少气来。
从故事本身来说还可以吧。很多人说第一段看着有点乱,这就对了。导演玩的就是悬疑,我就一直很奇怪炮兵到底谁在打,怎么好像一直在换人换阵地。直到第二段闪回的时间出现,我悄悄跟老婆说,那估计第3段就主要讲炮兵怎么打,怎么换阵地,最后张飞为什么会一个人那个样子了。果不其然
有了这个思路,你就能看到为什么画面会有重复,很多细节会在下一段故事中交代前因后果,在不同的拍摄角度有所呼应。
说说问题吧,
情绪不够,从头看到尾情绪上不来,这会导致表演显得尴尬。
主题不太对味,虽然有,但是为了保家卫国的崇高理想而自我牺牲的精神表现不够。几个主人公更像是因为私人感情而爆发。
还有有几个可以接受的硬伤。
时机节点不好,
金城战役已经是最后一战,主要是去歼灭韩军为主的军队。这时武器装备已经上来了,主基调是志愿军集中火力,让联合军看到志愿军越打越强了。想通过弹药和火炮匮乏,来体现志愿军的英勇,这个有点问题。
桥不是这么修的,
《永远的铁道兵》里有介绍,白天把桥拆了,搞得好像刚被轰炸过一样,晚上再以模块的方式架起来,欺骗敌军。趁晚上视线不好,夜战偷渡。所以很明显,晚上渡河的部队绝对不能有灯光。
美军的反战情绪很迷,
战争打到这个时候,美军绝对不可能再轻视志愿军,甚至嘲笑了。打了两年了,在武器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从鸭绿江被赶回三八线,而且志愿军还越打越强了。美国国内反战声音大起,美国人是想尽快退出这场战争的。因为死了一个战友就牛仔起来这点也很魔幻。
最后这一段,有点扯有点恶心人。
为了表现美军反战,美军居然心软了。
为了表现志愿军英勇,要一边丢炸弹一边让志愿军过桥。
还有人桥,看看就好,跟白马一样,属于意向
不过这部分篇幅不大,宽容一点看也就过了。
今天我看了一部关于抗美援朝的电影,名字叫《金刚川》。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在抗美援朝末期,我国的一支军队要通过金刚川到达金城前线作战,不然我国主力军队就会像一只折断了翅膀的鹰,落入狼群之中。
在我们的军队正要过桥时,美国的飞机一次次的投射炮弹炸毁这座通往金城前线唯一的桥。但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每次都顽强地站起来,一次次的修好这座桥。
在即将到达凌晨六点时,为了能让其他的志愿军战士顺利过桥,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在桥底下,人踩人,人摞人,用自己的身体撑起了这座桥,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啊!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被志愿军战士们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他们不怕危险不怕劳累拼命地修桥就是为了让军队打赢这场抗美援朝的战争。他们打这场仗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中国为了老百姓为了人民所打的。这些志愿军,他们也有自己的家人,但他们在战场上想的不是自己,而是人民,是国家,他们的这种精神令我敬佩,也值得我们学习。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我们的资源十分匮乏,飞机不够,炮弹不足。当敌人的飞机来临时,我们的炮手为了保住大桥,他们勇敢地点燃了篝火,暴露位置牺牲自己。这需要多么勇敢的精神才能做到啊。影片的最后,一位当年参加过这场战争的爷爷说,后代们的幸福是由前人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这精神就像国歌里唱的那样,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
我们应该向这些志愿军战士们致敬,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我们这些后辈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建设出一份力。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