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旁白切入,娓娓道出这段实力悬殊的战争往事: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了最终的决战阶段,为了确保金城前线的充足战斗力,志愿军战士必须在指定时间内通过金刚川!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火力悬殊的情况下,一次次以血肉之躯修补战火中的木桥,“通过那座桥”是他们的共同目标。
这道桥有多重要?用片中的一句话:通过了,敌人的地狱;被阻挡,我们的地狱。
敌人当然不会放过这条生命线,轰炸机、榴弹炮、延时炸弹、燃烧弹轮番上阵,日夜攻击,来来回回炸了七次,志愿军也反反复复修了七次。电影通过不同视角,从修桥的工兵连,到敌方空袭的美国飞行员,再到掩护修桥、抗击空袭的高炮班,最终这一切又都回归到了桥面。和历史一样,任何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都是靠众多人上下同心、并肩参与、相互影响、相互激励!最终,成就出历史。
“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为了保家卫国,前赴后继,冒死修桥过川。关键时刻,在炼狱般的战火下,湍急的河水中,扛起一座炸不垮、冲不散的生命之桥、英雄之桥!
玉米地中的高炮班感动了我,张排长的哨子和吴班长的呼哨,是传递信息,传递情感的方式。在敌机准备炸桥时,他们选择暴露自己,点燃明火,让敌人的凶猛炮火朝着自己攻击,炮位上的每一名战士都目光坚毅……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打赢这最后一战,然后回家。但在这场异国他乡的战斗中,我想,无论是回家,还是牺牲,他们都准备好了。
一个个让人揪心落泪的画面,时刻提醒着我们,曾经苦难的中华民族,因为有了这些不屈的脊梁,才可以傲然挺立。松柏长青,英雄常在。是你们让祖国边疆不受侵犯,让鸭绿江畔的山水一色!
吾辈自强,笃定前行,好好学习,长大了努力建设更好的中国,是对先烈最好的缅怀!“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我要高唱着《英雄赞歌》,向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
不久前我刚在网上看了一些关于《抗美援朝》的抗战事迹,这篇文章讲述了1950年6月间,美军悍然侵朝鲜,打到中国边境线,严重威胁到我国的安全,彭德怀率兵赴朝鲜,五战五捷定大局,将美军赶回“三八线”。读完文章后,文中的抗美援朝烈士们的故事传说就像短片一样在我脑海中浮现,一位位英雄用他们的血肉之躯保家卫国,从他们的事迹中我也领悟出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和精神。
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
邱少云在执行391高地反击任务时,和战友们埋伏在距离敌军只有60米的草丛中,不料有一颗炮弹在他身旁爆炸,引起了大火,火一直蔓延,直接烧到了邱少云身上。可是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保证战友的安全,他忍受巨大痛苦,让熊熊大火夺走了自己的生命。战友们都说邱少云没有死,他在烈火中永生!是啊,他们说得多好啊!邱少云为了党和人民,虽然在烈火中葬身,但是他的意志,他的心,永远在烈火中永生!
英勇献身堵枪口的黄继光
1952年10月19日,黄继光所在的部队遇到敌人一个暗藏火力点的疯狂射击,部队连续几次冲锋都没有成功,在这关键时刻,黄继光主动要求参加攻坚小组,负责消灭这个火力点,在战斗中,一名战友牺牲了,另一名战友也负伤了,黄继光又受了重伤,可他依旧不顾一切地爬到敌人的枪口旁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为大家争取了时间,创造了机会,最后光荣殉职。
不畏惧生死的吕松山,
吕松山原来是一个技术工人,后来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当上了一个战斗连队的小组长。那一年十月的一天,快接近黄昏的时候,攻击信号打响了。吕松山这个小组的任务非常艰巨,就是要摧毁敌人的核心工事。他们冲进去的时候,敌人的子弹“嗖嗖”地飞过来,好多同志都负伤了,可是吕松山还是坚持了下去。他朝敌人的战壕里一发一发的打枪,不让敌人出来。终于,敌人投降了。可是还有几个胆小的美国鬼子窝在战壕里,趁着这时打中了吕松山的肩膀,吕松山咬咬牙,在把所有的敌人都俘虏后,终于支持不住昏了过去……
在整个抗美援朝中,志愿军先后有三十多万名英雄和近六千个功臣集体。很多烈士都没有留下照片。今天,我们已经无从知道他们的形象,更多的英雄甚至连名字也不为百姓所知,可是他们却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这个世界最可爱的人。
每当回想起抗美援朝战士们的英勇事迹,我就感到十分惭愧。作为一名共青团员,21世纪的接班人,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难题总是容易退缩,而抗美援朝英雄们为了世界的和平,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赴汤蹈火,为国捐躯。相比之下我遇到的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再说,正是因为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我们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那么明天怎么去为祖国做贡献呢?
俗话说:“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我们应该以先烈们的精神为动力,坚强勇敢,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科学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饶美丽!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每当这激昂的旋律响起,都能将我们带回到那个炮火硝烟的战场,那个英雄先烈抛洒热血的年代。对于那段历史而言,或许更多人的记忆还停留在教科书上黄继光和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我们只记得他们都拥有同一个名字,“最可爱的人”。正是这些“最可爱的人”,70年前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将生死置之度外,在陌生的土地上浴血奋战,才换来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换来了祖国几十年的和平发展,换来了今天中华民族山河无恙。
正值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取材于真实历史的影片《金刚川》上映。影片从抗美援朝战争最后一场金城战役之前,渡金刚川,修金刚川桥为主线故事展开。金刚川战斗规模虽小,却关系着金城战役主战场的整体局势。当时后勤运输线要保证物资供给,而金刚川则是运送至前线的必经之地。它位于金城前线附近,最宽处达60米,水流湍急,不借助桥梁根本无法通行。为保障燕山部队主力能在大决战打响之前顺利渡河,负责掩护的炮兵连与负责修桥的工兵连在金刚川上与敌军展开了惨烈的战斗。
从接到任务到第二天凌晨大部队顺利过桥,整个过程中志愿军战士们面对美军一次又一次的轰炸,一次又一次的快速修桥,无时无刻都是生与死的较量,一个战士倒下去,千百个战士站起来,最终用血肉之躯搭起了一座通向光明的军魂之桥。“那一年,我们都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俺们这些人,真的没一个怕死的。”没有任何修饰的旁白,没有艺术的杜撰,这一句句发自肺腑的真实感言,是志愿军战士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中国军人力量的体现,是老一辈革命战士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
志愿军在金刚川上搭了一座生命之桥,影片在观众心里搭了一座触动心灵之桥。经历过生死的人,更惜生命可贵;经历战争的人,方知和平珍贵。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世界从没有一刻真正的远离战争。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我们无比庆幸,不用担忧头顶上飞机轰炸,不用担心流弹、炮弹在耳边轰鸣,不用睁开眼睛就看到血淋淋的场面和无尽的厮杀,不用生活在血腥的恐惧之中。我们能在这个时代感叹岁月静好,是因为有强大的国家做后盾,给了我们内心安宁的底气和幸福美好的生活。
没有一个人的成功可以脱离祖国而单独存在,我们有今天这样的生活环境,要感谢伟大的祖国。要知道,这个国家也曾伤痕累累,如今日新月异的面貌,是几代人不懈的努力换来的。战争是残酷的,我们现在幸福安宁的生活,是无数先辈用血肉之躯换来的。正视历史,珍爱和平,传承先烈的革命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对先烈最诚挚的尊重,就是把珍惜两个字放在心里,珍惜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年代,珍惜他们用牺牲换来的美好的今天。
1
电影《金刚川》在故事方面,其前两段有些平淡,第三段是精华,第四段是升华,前三段之间稍稍有那么一点割裂感,不过电影用一些重复镜头帮助观众理解和衔接,所以总体观感还是可以的。
而在特效方面,都说这部电影在如此短的时间制作完成,是我们电影工业水平的集中体现,我觉得没问题,电影的特效真实且不违和,配合影院的巨幕和音箱,观看体验非常好,在国产战争片里绝对属于上乘。电影里的防空高炮、榴弹炮这些武器的射击场面,真的值一回票价。
尤其在演员方面,先出场的李九霄和邓超,表现很稳,无奈故事简单,他们没什么发挥空间,工兵连的魏晨,展示了非常好的身材,一身肌肉,有硬汉的感觉了,看起来很帅。吴京和张译是最主要的演员,吴京一口京腔,表演很放松,有老大哥的范儿。
电影里真正有发挥空间,且在发挥空间里将演技拉高到一定层次的,只有张译了,电影的后半段,说是张译一个人撑着的,也没一点问题。
张译的角色一开始比较求稳,相对于吴京的角色,有些保守,随后吴京的角色的牺牲,给张译的角色带来了内心的转变,这是电影里为数不多的人物心里弧线,他从求稳,变得无所畏惧,即使牺牲,也要把那架该死的侦察机轰下来,当仅剩一条胳膊一条腿的张飞坐上需要七个人才能操作的防空高炮架上,拼劲最后一口气,将那家侦察机射杀的时候,给人超强的震撼。在普通人看来,这或许有些超现实,但我是相信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是可以做到的。总之,张译在影片里展现了影帝级别的演出,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嘴角抽搐,你都能感受到他的情绪,真的,我可太喜欢张译了。
看完《金刚川》,忍不住写了一篇观后感。这部电影把抗美援朝称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虽然解放战争后建立新中国,但解放战争终究是一场内战,内战对手在军事素养、作战能力各方面都是比较差。新中国成立后,在当时却在国际上没有什么话语权,真正让新中国在世界东方站起来的是一年后爆发的朝鲜战争。朝鲜战争,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的精神与力量,看到了解放军的顽强意志与军事能力。这场战争打出了国威、军威,打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朝鲜战争,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的精神与力量,看到了解放军的顽强意志与军事能力。对中国更多了尊重,受朝鲜战争影响,苏联就开启对中国的全面援助——这就是著名的156工程,最初苏联只答应援助少数项目,随着朝鲜战争志愿军的胜利,苏联援助的项目节节上升,到53年已经确定了50个项目,1959年已共计有100多个建设项目。
朝鲜战争还促使中国拿回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亚非拉一票国家的支持是一个方面,但这不是决定性的,重要的还是自身的实力,还是美国的认同。中国在国际上的分量越来越重,没有人可以忽视。1970年尼克松访问中国,然后中美关系迅速正常化,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如今这场战争离我们已经过去了太久,年青一代对它的印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没有中美贸易战,抗美援朝热度不会这么高。在我们一穷二白的时候,我们依然打跑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对手,如今我们更富裕,更强大,过去的对手却更虚弱,更怯懦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我们依然可以在各个领域打败它。“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致敬我们伟大的前辈,致敬我们伟大的祖国。
最后我还想说说电影本身,在看了《八佰》之后,再看管虎的电影很难不带着有色眼镜。看完《金刚川》之后我久久难以平静,想不出导演到底想要表达什么。电影在透露着一种浓浓的反战气息,从美国飞行员的复仇和回家,到志愿军不断用鲜血和牺牲祭奠。战争给无数人带了灾难,反战本身并无错误。但是志愿军是挑起战争的那一方吗?这样的电影如果想宣传反战,那就要多拍点帝国主义侵略者给被侵略国家带来的灾难,多拍点朝鲜半岛的人民在联合国军的机枪下如何流离失所。
让我感到,这部电影刻意淡化正义非正义,淡化我军爱国主义精神,淡化金城战役我军摧枯拉朽的胜利,美化在朝鲜无所不用其极的美军。电影最后也没有个结果,不明真实历史的人,或者说是个小孩看了电影,还以为是我们输了呢。真实的情况是《金刚川》的历史背景是金城战役,那是朝鲜战争最后一次战役。中国志愿军在14天的时间里,歼敌5.3万,逼着美国和南韩老老实实回到谈判桌上,再也不敢耍花样。
有人认为电影是艺术的加工,不用太尊重历史。绝非如此,历史电影也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拍这种片子的导演一定要有历史责任感,尊重历史!可以因为创作规律而艺术性处理一些情节,但是要基于历史,不要玩弄历史。对于我们的英雄,读我们的过去,要永远怀着一颗敬畏的心!
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日,那天我去电影院看了《金刚川》这部电影。总体来说这部电影的质量应该算还可以,但是并没有达到网上某些人吹捧的高度,也没有像一些人吐槽的那样槽糕。
因为是不同导演从不同角度去讲述同样的一个故事,所以电影中有大量重复镜头,这一点对观影的观众来说确实并不友好,其实在拍摄时可以用多机位来解决这个缺点,但是因为是外景拍摄,所有镜头用多机位确实很困难,在后期剪切时大量使用了重复镜头,让很多观众都吐槽电影在强行尬时长。
还有很多文章在吹捧什么观影后很多在流泪也确实过分了,电影有几个镜头确实会让观众有眼角潮湿的感动,但是整部电影并没有真正让人要感动的落泪的冲动。
我个人的看法,《金刚川》是一部还不错的电影,几个导演用全新的方式拍摄了一部真实的反映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军人的精神面貌的电影,很真实的展现出那个年代中国军人为了民族独立是用怎样的牺牲精神打了一场代价巨大的战争。才换回今天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这部电影总体上故事情节偏弱,更多是依靠演员的表演能力在支撑,几位影帝在片中的表演都很精彩,达到了预期的希望,几位联合导演讲故事的能力就不怎么精彩,故事的时间线转换,更多依靠字幕来告诉观众,不能不说采用联合导演拍摄更多的目的是一种商业炒作而已。这一点是我不太满意的。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