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自然特征与农业》的教学反思

《自然特征与农业》的教学反思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20-12-08 16:42:26 | 移动端:《自然特征与农业》的教学反思

《自然特征与农业》的教学反思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内容,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的教学反思。

《自然特征与农业》的教学反思

  这节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这一地理核心素养,因此教学重点是区域位置及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基于这一认知,我对本节课的几个关键点做了如下修改:

  首先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设置。我原本设置的学习目标如下:

  其实我以前是不懂如何设置学习目标的,基本每次课的学习目标都是直接从教参上复制过来的,只要觉得差不多就直接拿来用。而现成的学习目标中往往有“掌握”、“了解”、“理解”这些内隐词汇,不易检验其效果。

  现在知道这样做是不负责任的。学习目标的设置要考虑课标和学生实际。本节课的课程标准有四条:第一条是“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第二条是“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第三条是“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第四条是“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其中第二条和第三条标准在“南方地区”的学习中可以合并为一条,我修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1. 运用地图描述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运用资料分析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及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 分析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要素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使学生逐渐掌握区域认知的方法。

  接着再看这节课原来的教学思路,如下图:

  先通过“认识篇”这一环节学习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接着学习“农业篇”这一环节,总结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最后“生活篇”,学习自然环境对生活的影响。

  但是现在再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发现有一个问题:设计顺序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初中的孩子是先对某个地区有感性认识再去探寻原因,而原先的设计是先学习区域自然特征,再学习在自然特征的基础之上发展何种农业,这是教师的思路,是学科的知识体系但不是初中孩子的思路。同时,这样的设计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在第一部分“认识篇”中学生已经认真的分析了该地区的自然特征,所以在学习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农业”时,对农业的发展条件的分析就必然会一带而过,这样的处理显然没有把“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的影响”这个课标中的重中之重执行到位,也没有把握住人地关系的精髓:人类活动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所以,再遇到新的情境,学生还是不会分析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基于此,我把教学设计的思路换了一下(如下图):

  学习完地理位置,先学习南方地区的农业概况,由农业现象发问:为什么这个地区的农业有这样的特点?从而引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给学生精心筛选资料让学生重点分析。这样安排自然而然的就分析了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相互联系。然后用相似的分析方法去分析该地区的自然特征对生活的影响。

  除了教学设计思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安排也有变化。以右图为例,这是一个学生知识竞赛,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这个教学内容的设计有问题:里面的题目都是有关南方水果的知识,这本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识记性知识,现在却在课堂上花费几分钟时间去完成,这对学生的帮助不大,时间成本太高;但是竞赛的形式在课堂上还是比较新颖的,像玩游戏一样,深受学生喜欢。现在我把它的形式保留下来,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参与,题目改一下(如南方水乡的建筑特色及原因分析类题目),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总之,对区域地理部分的学习,要把握区域地理的分析方法:人类活动受自然特征的影响,要分析自然特征是如何影响人类活动的,这才是区域认知的关键。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自然特征与农业》的教学反思》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810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