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在我们这里下了今年冬天第一场雪的时候,收到了常浩从长沙寄来的他的新书《心事鉴定》,拿回家里坐在沙发上就翻看起来。
按着我自己看书的习惯,先看了书的总序、代序、引言和跋。屋外冬雪飘飘,我在屋子里阅读着这些文字,却感受到了一种温润、质朴、灵动的感觉,心里不由得暖暖的,就像围炉喝了一杯热热的红茶。也在心里对湘大产生了由衷的向往,究竟是怎样的学校和文化,涵养出有着这样底蕴与情怀的一代一代的湘大人呢。渴望有一天可以去湘大的校园走一走、看一看,切身的感受一下这片土地的风景与人文。
通读完全书,我也觉得本书的总序、代序、引言和跋这四部分是最生动和打动人心的。尤其是总序的标题“聆听生命拔节的声音”,这句话对我很有触动,我们的经历、感悟、分享,不都是我们的生命在拔节吗?而阅读书中的故事和文字,也让我觉得是在感受作者生命拔节的过程,并在一问一答、故事、影评、案例中,聆听不同的人的生命拔节的声音。这也一点,也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
显然,这本书没有什么专业术语和理论知识,非常通俗易懂,常常感觉就像常浩端着一杯茶,在和朋友们一起聊着、分享着自己的经历和心得。至于读者会有什么收获,可能就是借着书中的故事、案例等,经由每个人的背景和思想翻译官带来的了。
读书的过程中,我常会升起的一个想法就是,作者很多时候强调的都是如果......建议找一下心理咨询师。哈哈,当然,这和他的心理咨询师的身份、职业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生活中很多群众,真是没有钱、没有时间去找一个心理咨询师呢。所以,我觉得如果能够把动通的“做自己的慈母、做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这个理念灌注于书中,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构建自己的心理咨询意识和框架,了解、学会自我陪伴、自我觉察等就更有力量了。
要想把人的心事说清楚、说透彻,就要把人是怎么回事儿说清楚。作者在书中虽然多次提到、身体、感觉、思想、自我、出局反观等,但是给我的感觉还只是零散的体现在文字中,不如单拿出一部分把自我金刚结构引进来,这样就会在阐述相关问题的时候更加系统、立体。同时,也让每个阅读这本书的人,多了一个机会植入自我金刚结构,从而对自我有更清晰的认识,成为一个自我分裂的人。很多问题,一旦实现了自我的分裂,从头脑的万千念头中跳出来,看着,该干啥干啥,就已经不是问题了。
最近看的几本书,包括《心事鉴定》,有一个共性的感觉,就是缺少对火热的、繁杂的、平庸的生活的描述,并基于此对人们产生的心理问题的,带着政治视角和辩证唯物主义视角的剖析。更多的是就事论事,就现象解决现象。这样就可能是一个问题解决了,类似的问题依然困惑,很难做到从根儿上把问题说明白、解决掉。
哈哈,就像评课的人评价一节课,虽然评课的人讲课不一定行,但是总会是能够给讲课人指出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我这个没有出过书的读者,就像评课人一样对常浩的书指手画脚了一番。不管怎样,读后感的任务完成了。
最后,在阅读的过程中,深切的感受到了作者文字背后真诚的陪伴与关怀,并丰富了我的很多视角,同时祝贺常浩新书出版,期待他的下一本书更精彩!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