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借景抒情情更浓》教学反思

《借景抒情情更浓》教学反思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20-12-11 11:40:14 | 移动端:《借景抒情情更浓》教学反思

《借景抒情情更浓》教学反思

  2020年12月3日,我执教了题为《借景抒情情更浓》的公开课。上完课后,我既感觉稍有所得,也觉得遗憾挺多。如果我再上一次,就会稍微弥补一些缺憾,有所进步。

《借景抒情情更浓》教学反思

  先来说说上这一课的目的。八上第三单元是写景抒情的文言文单元。在学习之后,我对常见写景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单元作文要求《学会写景》布置了大作文——我最熟悉的风景。作文交上来之后,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按照写景的一般要求对客观景物进行描写,但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改完作文之后,我明白了,主要还是缺少情感的投入,客观的景与主观的情未能实现较好的融合。于是在心中产生了如何让同学们的作文更有情感的想法。正好工作室需要申报写作教学研究内容,因此我毫不犹豫地申请报了《学会抒情》这个主题。说实话,申报完之后,心里没有一点底气。随之开始在网上寻找,也找了不少课件,教学设计,都发现没有非常符合我心意的教学案例。这意味着我必须对这个内容进行新的规划与设计。

  在查阅了工具书、一些名家的教学案例以及网上的教学设计与课件后,发现”抒情”的内容挺宽泛的,抒情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以乐写哀、以哀写乐等方式。如果在一节课内要把抒情的方式方法讲完,难免会出现泛泛而谈的现象。于是我决定从一个较小的角度上考虑,结合八上第三单元及第四单元的部分内容,从借景抒情这个角度入手。

  我计划从什么是借景抒情这个概念入手,从初中语文中的一些借景抒情片段中,探寻出较为常见且易于掌握的借景抒情方法。作出初步教学设计后,我去找刘兆刚老师请教。刘老师也初步同意这个方向。但同时提出,这个教学设计缺乏新意,且涉及的概念偏多,理论性偏强,学生难以思辨,不易掌握。我说要不让学生先写一个片段,进行诊断式探寻?刘老师觉得这个方法不错,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更能为学生所接受,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于是我听从了刘老师的建议,重新设计了教学过程,着重从已学的课文及常见的借景抒情片段中进行方法探寻,并进行练笔操作。

  方向确定后,我对原教学设计中的理论进行了大幅删减,把重点放在方法探寻和实际运用上。借景抒情这个主题研究和讲课的人很多,但到底怎么个借景抒情,却没有多少明确的方法。在参考了名家写作与网络教学的内容后,我试探性地把借景抒情的方法归纳为三点:一是锚定景物,巧用修饰;二是借用修辞,生动形象;三是打开思维,升华情感。所谓锚定景物,即选择好要描写的景物,巧用修饰,就是对景物进行准确的描绘,并运用情感倾向性较为鲜明的词对景物加以修饰;所谓借用修辞,生动形象,即是在描写景物的时候,恰当地运用好修辞手法,如常见的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把景物写好写活,使景物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所谓打开思维,升华情感,即是要借助于联想、想象的思维,运用象征手法等,把景物中所蕴含的情感抽象出来,使情感升华到一个新的层次。我知道,这些方法,只是自己的一些经验总结,并不一定具有扎实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操作的完全可行性。只能试着去讲,试着去练。

  在课堂上,我按照上述设计,进行试验性的教学。我觉得有几点收获。

  一是学生在探寻方法的时候,能够基本达到预期。特别是在探寻修饰和修辞的时候,能够较快地找到重点。第三个方法也还好,由于选用了《白杨礼赞》中的选段,正好刚上完这课不久,学生也很快找到了象征手法。

  二是学生积累了本课所教的方法后,能够较好地运用于写作实践之中。在探寻完方法之后,我与几个学生进行了交流,问他们是否能理解本课所教的方法,基本上都能理解。在随堂练笔中,学生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写作。如林家锐同学在课前的练笔中,对情感的抒发主要是直白式的呼告,且夹有较为强烈的议论色彩。而后的随堂练笔中,能够有意识地借助于景物,并对景物作了较为鲜明、生动的描写,情感明显厚重了许多。李鸿锐同学课前基本不会动笔,不知从何写起,在学习之后,能够较为通顺地写上一段景物描写,且能够较为鲜明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三是自己的下水作文得到同学们的认可,也通过下水作文拉近了与同学的距离。我也写了一段同题小片段,把自己的心里感受与同学们进行了分享,学生更能够理解我在实行的班级分层作业的初衷和效果。

  四是为课堂总结所写的打油诗较好地总结了借景抒情的方法,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得到了部分听课老师的表扬。

  相比所得,遗憾更多。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我在教学中更感受到了自己知识的浅薄。我去请教刘老师的时候,刘老师从几本名家教学论著找出了相关或类似的教学理论、课例,似是信手拿来,可见其阅读广泛。相比之下,自己知识的浅陋,令人惭愧。

  在课堂教学中,有几点值得进一步研究。比如借景抒情的方法,是我教学中总结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教学中,我所选的例句,代表性还有不足。另外一个,作为一堂公开课,学生写作的时间偏长,我觉得这点也值得商榷。

  作者简介:游佳龙,中学一级教师,深圳市龙岗区坪地兰陵学校初中语文老师,刘兆刚名师工作室成员。多次获龙岗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多次指导学生获得作文大赛奖励。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借景抒情情更浓》教学反思》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810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