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实施中,什么是一堂真正的好课?怎样才能上好一堂好课?当幸福课堂的理念进入语文课堂,又会碰撞出怎样的花火呢?
第一次接触幸福课堂是今年暑假慈弘基金会举办的培训会上,培训时间虽然短暂,却把我深深的吸引住,原来课还可以这样上,让我不禁跃跃欲试。如果能把幸福课堂的理念渗透进我的语文教学,效果又会如何呢?
我开始尝试在《走月亮》这篇课文中验证我的想法。这篇课文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语言温暖、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我”与阿妈在云南洱海湖畔的月光下散步时的所见、所闻、所想,展现的是一幅母女间温馨甜蜜、情景交融的画面。写出了“我”与阿妈走月亮时浓浓的幸福感和喜悦的心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重点以朗读教学为主,同时渗透进“幸福课堂”的理念,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其仿佛置身其中,感受作者四次与阿妈走月亮时的所闻、所想,感受这种浓浓的亲情、满满的幸福感。
在本次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将语文课堂与幸福理念相结合,碰撞出不一样的花火。
吴老师班里可爱的孩子们
1
课堂回顾
// 培养学生幸福感知力,
为语文教学助力 //
毕淑敏说过:想要幸福,首先得有感知幸福的能力才行。“积极心理学”也告诉人们,幸福不是不可及的,“幸福”可以通过练习后养成习惯而获得。因此在教学导入中,我以我自身洱海旅游的经历,通过循循善诱的语言和部分有趣的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同学们看后,果然很有兴趣,开始对洱海充满好奇。
这时,我再揭示本课作者吴然与她的阿妈走月亮的地点就是洱海,同时巧妙地切换到“我”与阿妈走月亮时的课文插图,学生浓浓的好奇心被激发,我顺势提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文中作者与阿妈走月亮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开始不自觉的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在这样好奇心的驱使下,文中“我”和阿妈走月亮已不仅仅是作者吴然的经历,好像孩子们也加入了走月亮的队伍。就这样,孩子们兴致满满的进入到课文的学习。
这时,我再引导孩子们找一找“我”与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出现的次数,画一画,并想一想作者又是怎样的心情。最后再带着轻松愉快地感情去朗读,孩子们眼中似乎也看见了那一轮明亮的、柔和的月,感受到了这样一种温馨、自在的感觉。
就这样,通过反复练习孩子们感知幸福的能力,从而提高孩子们感受到文中作者传达出来的情感,真正实现读者与文本的对话。
// 聚焦学生核心素养,
为语文教学寻找新契机//
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的是学生真实的学力,通俗的说就是学生语文学科的基本素养。
《走月亮》这篇文章,勾画的是一幅如诗如画的美丽画卷。在教学中,充分引导孩子展开想象,是理解文意的一种好方法。如在读到“细细的溪流,留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这一句时,我通过语言文字,同时调动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发挥想象,提问孩子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孩子们一下子活跃起来:“老师,我看到了一条闪着银光的小溪,一闪一闪的,真漂亮呀!”
“老师,我闻到了山草和野花散发的淡淡清香。”
“老师,老师,我也听到了,听到了小溪发出的潺潺的流水声。”。
“看,你们可真会想象,那除了文中看到的之外,你还可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呢?”
“老师,我还看到了次第亮起的万家灯火。”
“老师,我也听到了那阵阵蛙叫虫鸣。”
“我还嗅到了金黄的稻谷散发的稻香。”
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仿佛真的看见了这幅美如画的月下溪边图。
此时的孩子们,已经不单只读到书本的语言文字,而是看到了一幅有声有色、有香味的动态图。这时,再去读文,在他们的朗读下,呈现在我面前的也就是这样一幅生动的、有趣的动态图了。
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将他们也放入文本中,引导他们把所想所思表达出来,是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又为语文课程增添了新活力。
//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为语文教学插上翅膀//
现代课堂,掌握知识并不仅仅是掌握狭隘的知识点,而是在掌握这一学科能力的基础上,强调跨越学科之间的通用能力。因此,课堂教学要尽可能真实,为其引入真实的社会情境,针对情境展开思考,从而使孩子们达到认知目标和行为目标的统一。
《走月亮》一文不仅给我们展现了月光下的美丽景物和唯美的意境,更多的是展现作者与母亲之间那种真切流露的情,真实流出的爱。
在读到“啊,当我仰起脸看阿妈的脸,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时,我引导孩子们闭上眼回忆自己和妈妈一起月下散步,有何感受时,孩子们七嘴八舌,“温暖、幸福、满足、愉快、满满的安全感......”,似乎也回到了与妈妈月下散步的情景,似乎也在这柔柔的月光下,感受到了妈妈浓浓的爱,一种叫做幸福的情感慢慢萦绕课堂。
此时,我再创设情境,分别邀请孩子们与我牵手、与同伴们牵手,感受不同的散步场景,体会不同的感受。最后,再请学生朗读,学生激动的、高昂的情绪也找到了宣泄口,他们读得是那样动情,那样幸福。似乎连月下的闪闪烁烁的星星也在月亮妈妈的牵绊下,幸福的畅游着。
《走月亮》这一文的教学,是我第一次尝试融入“幸福课堂”的理念,让孩子们在不断的体验中感悟,加之我有意在文章学习中,不忘时时联系生活,创设不同情境,以此引发孩子们的共鸣,让他们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去跨越空间,体会文中作者所传达的情感,真正实现与作者间的对话。这就自然而然地让孩子们在我的课堂中,快乐学习,感受到学习的幸福。而这种幸福力也是可以跨越到其他学科的。
2
教学反思
然而,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每位老师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教案初成时,感觉似乎很完美,教学重难点清晰明了,学生情况预设都看似完美无缺。等真的一堂课下来,教学设计的疏漏之处不找自见。《走月亮》这节课就存在着以下不足:
// 过多讲解,
忽略文中插图的重要性 //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过多地讲解文中文字的部分,而忽略了插图在一篇课文的重要作用,是我在本堂教学中的一大不足。本文的插图非常形象地展现了走月亮的场景——“我”和阿妈身着民族服饰,在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手,脸上洋溢着甜蜜的微笑,“我”仰着头看着阿妈,露出幸福的微笑,浓浓的亲情充盈期间。
左滑阅读课本版《走月亮》
而我在讲述相关的文段时,只是简单的提了一下插图,将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文字讲解和通过朗读文段,体会文中情感中去了。而忽略了带领孩子们仔细去观察插图的细微之处,并从中感受这温馨、甜蜜的氛围。
//“幸福课堂”理念渗透稍显稚嫩//
与其说,我想在课堂上给孩子们带去“幸福”的感受,不如说我也沉浸于这幸福之中。“幸福”课堂,我接触时间尚短,但对“幸福”课堂的理念却是很喜欢。这次课堂,尝试以幸福课的模式开展课堂教学是我教学的一大突破。
在这一次教学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幸福”课堂理念运用的还太过生硬、稚嫩。如:在讲授课文第8自然段,引导孩子们体会“我”与阿妈散步时那种喜悦与满足,我让孩子上来与我牵手感受心情时,一位孩子说:“老师,我不敢...”,“为什么呢?”“老师,我有点怕你,不敢...”,这话一落下,我竟一时语塞,半天才回了句“那你先坐下吧”。
我是要让孩子们感受课堂的幸福,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而我的学生却与我在课堂上有距离,无互动体验,这大大降低了课堂的有效性。这也让我在课后苦恼了很久。
3
延伸思考
通过本次课堂的反思,我将从这两方面去弥补我的不足:
// 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幸福课堂是生活成长课堂,而非学科知识课堂。而语文课堂是学科知识课堂。这两种课堂理念要完美融合,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就要求我必须对幸福课堂和语文课堂都驾驭自如。因此,深入学习这两种课堂的先进理念是重中之重。不仅如此,还应不断运用于实践之中。
在《走月亮》这一课的实践中,我所运用到的“幸福”课堂理念,也只是冰山一角、稚嫩、略显生硬,因此,还应在不断的学习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长此以往,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
// 做到眼中有生,
心中有生 //
幸福课采用了参与式教学,通过大量的教学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实现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反馈。因此,认识到师生之间存在差异,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特点是极其重要的。如果课后多参与到学生之中去,从学生视角去贴近生活、处理关系、解决问题,这无疑会让幸福课理念更加助力于语文课堂教学,为语文学科插上飞翔的双翅。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幸福课堂的理念强调的是知行合一,唯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老师与学生间的知行合一,才能成为一堂真正的幸福语文课。
而我认为,一堂真正的幸福语文课,是学生在每一堂语文课上享受幸福的时刻,甚至这种享受幸福的课堂也是可以扩展到其他学科的,使孩子们不仅享受幸福语文,还能享受幸福数学、享受幸福英语……
这不就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更加契合了吗?同时又能够帮助教师持续专业性成长,还能促进我们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双赢。
这何乐而不为呢?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