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2020—2021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20—2021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21-01-28 14:31:51 | 移动端:2020—2021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20—2021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工作十余年,最美的青春献给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是一个技能单一的语文老师,虽说小学教师不分科,但我深知:我只能教语文(尽管教得不怎么好),数学英语都不会,所以,每每看到同事集各方高能于一身,除了羡慕,就只能暗下决心,努力做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这对我来说,也算一个“好的故事”,这故事是理想,是梦境,奇幻而美丽。这个梦,我已做了十几年。梦,越做越真实,越做越不愿醒来。这个学期,我的梦做成了这样:

2020—2021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一、识字写字抓基础,第一感觉最可靠

  写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重点,低年级如此,高年级仍不可忽视。

  本学期已结束,回顾自己近半年的语文课堂,发现不少问题。其中有个看起来很小,实际很要命的问题——写字教学。

  到了六年级,我对自己班学生的“写字”要求,主要是书写要规范,尽量求美观。可是,一学期过去,期末考试前,进行“字词”专项复习时,我发现很多孩子出现生字词“回生现象”。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出现五花八门的错别字。经过一轮复习、巩固,效果虽然好了许多,但仍有少数同学仍有问题。

  反思再三,我觉得主要问题还是“第一感觉”出现了问题。

  每一篇精读课文,文后一般都有相应的字词要求书写。古诗词、小古文之外的一般现代文中,许多要求写的字通常是连同文中的词语要求掌握。我的想法是,除了个别易错易混的字需要在课堂上指导书写之外,一般而言,大多数完全可以由学生自行学习并掌握。所以,自从进入高年级(五六年级),字词的书写一般不在课堂上进行,更不写课堂作业。所有的字词,都是安排在课后家庭作业中,学生自己完成。久而久之,习惯就这么养成了。我不说,孩子们也知道学完第一课时,就该回家自觉完成字词作业。

  但奇怪的是,每次听写词语,孩子们都不能够百分之百过关。我一直觉得,有几个后进生总是出错,是因为写得不够多,不够认真。实际上,这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没有及时检查并纠正他们的错误。

  一次听写检查,班里一个学习认真、成绩优异的孩子,在默写古诗“故人具鸡黍”一句时,具体的“具”字写错了,他却不以为然,公然“顶撞”我,说是我的错,义正言辞:“具”字中间就是两横呀!同学们纷纷取笑,他依然自信满满。我让他回到座位自己查找答案,他仍不服气,打开书本,冷静看了又看,才发现自己错了。

  看似不该出现的错误,这么认真的孩子怎么就错了呢?对比其他孩子不难发现,这样的错误不足为怪,孩子心中之所以坚定地认为自己是对的,是因为这种错误在他的脑海中已经形成了习惯,习惯成自然,便是如此。

  优秀的孩子第一印象是错误,几年来形成了错误认知,先不说我这个语文老师的粗心,就这个问题而言,的确值得反思。老师眼中的好孩子出现这样的错误,竟然一直没有察觉,那些作业习惯和态度尚有问题的后进生又怎能不出现种种问题呢?而这些问题是不是无法避免呢?我想,是可以避免的。

  这就是“第一感觉”的问题,人与人初次接触,第一印象很重要,对于学龄孩子而言,每个汉字进入他们视野的“第一感觉”也很重要,特别是第一次动笔书写,第一感觉可能会导致很久都不自知的错误。否则,中国那么多的汉字,形近字和难写的字为什么成为了语文老师共识的易错易混字呢?

  这使我不禁想起:我就读师范院校期间,毕业前,学校考核“粉笔字”,我两次都差点未通过的原因,皆因“错别字”导致,现在回想,学校不让我“通过”是对的。否则,今天成为语文老师的我,又怎能怀着严谨的态度去教我的学生写好汉字呢?

  即使到了高年级,写字仍然不容忽视,毕竟,教材要求书写的字词都是“保本”的,这个基础抓不牢,是会闹笑话的。

  二、阅读教学读促悟,思维发展点带面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从应试教育的的角度来看,进入六年级后,即便是与教材配套的《基础训练》中的阅读材料,难度也明显高了。阅读材料后面的习题也体现着阅读时的高阶思维。

  众所周知,思维能力已经成为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重心。随着年级的升高,高年级阅读教学,必须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受知识水平、智力水平、情感意识水平等,共同制约着自身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对于同一个问题,因思维角度和深度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倘若一味尊重每个学生的奇思妙想,结果只能是杂乱无章。对多数孩子而言,他们的思维习惯可能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以至于胡思乱想。

  教学《桥》一课,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以‘桥’为题的含义”时,孩子们有的从文本内容出发,想到这篇微型小说以“桥”为线索,让故事情节曲折动人;有的从故事结局出发,认为这是一座跨越死亡的“生命桥”;最难得的是,孩子可以想到:这是文中的老汉(党支部书记)所代表的共产党员与人群中之间建立的情感纽带。

  给孩子们讲解《基础训练》中与之相对应的练习题时,有个孩子是这么回答的:“我觉得这座‘桥’象征着‘党的精神’。”我让他具体谈谈想法,他说:“我从文中的老汉深受全村人的拥戴,能体会到‘拥戴’这个词表明老汉深受人民的尊敬,也可以看出老汉身上散发出的党的光彩。”这话听起来像口号,实际是这孩子首先理解了课文,然后领悟了小说的内涵。于是,有我又追问:“能说说‘党的光彩’究竟是什么吗?”学生解释:“就是为了别人的生命不顾自己和儿子的生命。”孩子们异口同声:这就是“舍己为人”的品质。我总结道:一切为了群众的利益。这就是党的精神,党的光彩。

  接着,我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类似的人,类似的事。孩子们想到的是这一年里,新冠疫情爆发后所涌现出的“民族英雄”张定宇、钟南山等人。

  虽说只是一节练习课,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除了要对教材深入研究,对学情精准把握,还要时刻保持听觉的敏感,思想的敏感。要善于从学生的言语行为甚至是眼神中,捕捉孩子敏感的内心活动,思维的火花往往就是在不经意间被激发。

  无论是阅读课,还是练习课,往往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到文字背后去解密作者的思想,探秘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精读课上交给孩子思考的方法,思辨的能力,略读课和练习课上,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试着加以展示。试想:如果把每节课都看作一个思维能力训练的“点”,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乃至一个学段,孩子的思维怎能不得到发展呢?

  三、学“语”习“文”在课堂,读写结合勤锻炼

  于永正认为,语文学习仿佛“攒钱”与“花钱”的过程。知识需要积累,文化需要积淀。我小的时候,长辈经常称赞某个人很有文化。文化到底怎么来的呢?我想,大抵就是慢慢积累得来的。

  读和写的关系,简单来说就像输入和输出的关系一样。读,就是积累的过程。课内阅读,目的在于学习方法和能力。课外阅读才是源头活水。

  写好文章,首先必须有丰富的词汇,其次才是章法。词汇当然离不开积累,除了抄写、背诵之外,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不断扩充脑海中的言语素材。若要下笔如有神,必须读书破万卷。所有的好词好句积累,都是为了在需要的时候能用得上。积累得越多,用得越称心。

  小学生写作文,离不开模仿。本学期,在习作教学方面,我仍然坚持读中学写,读写结合。

  除了教材规定的单元习作教学之外,关于写的训练还贯穿在阅读课教学和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板块中。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后面的《语文园地》中就有“词句段运用”,其中要求学生根据例句写一写“人对某件事入迷”的情景。例句列举了本单元第一篇课文《竹节人》中的两段话:①“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②“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这两句话,都刻画了同学们在教室里玩“竹节人”游戏时的入迷情景。

  孩子们经过对比阅读,发现两段话都抓住了人物的“动作”来写。通过联系已有的习作经验,同学们惊喜地发现所有写人写事的文章,都离不开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经过同学们冷静地思考,他们很轻松就能够写得有模有样。对比几个孩子写出的内容,我很高兴。觉得孩子们想得比我深入,写作水平比我好。

  教材同步习作,并不是所有的习作主题要求的“习作要素”都和本单元的“阅读要素”相关联。具体教学中,根据不同习作要求,选择恰当的习作指导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其实,大体模式还是可以结合学过的文章,归纳出一两点比较适用于我班学生的习作“技法”,鼓励学生大胆写,真实地写,不要求文质兼美,有话说、说明白即可。

  我从不愿为了应试而教学生该怎样对付作文,但对学生的作文也绝非放任自流。写前先指导,让每个孩子知道写什么,知道怎么写;写完后再指导,让孩子自己总结:怎么写才更好,针对不足再修改。

  关于习作教学,对我来说一直都是老大难的问题,一直在摸索,一直在前进,只是这个学期仍有许多不足:例如,习作过程中的指导不及时、不到位,下学期将努力实现当堂训练、当场指导;还有,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层指导做得不好,没有因材施教。

  四、口语交际缺训练,能说会道是短板

  听说读写是语文能力的根本,关于“说”,我们班的总体状况不甚理想,有的孩子不会说,有的孩子不敢说,有的孩子不知道怎么说,能说会道的就那么个同学。这样的情况延续到了六年级,着实让人着急。

  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更多时候成为可有可无的“走过场”。首先,作为老师,我自己对这个部分的重视程度不够,也从未认真备课,经常一带而过,让学生读读说说就过去了。

  其实,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编排,意义非凡。以第二单元《口语交际——演讲》为例,口语交际也是一个孩子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演讲,首先要写好演讲稿,这是书面表达能力的集中体现;其次要注意演讲的技巧,语气、语调、肢体语言等都需要在实际的情景中得到锻炼。如果提前精心设计,孩子又怎么会无话可说呢?

  我想,我需要不断反思,更需要努力实践,努力让课堂教学少一些缺憾。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教育教学就是一个寻梦的过程,也是自我审视、自我批判,不断成长的过程。语文课堂,本身就是生命的课堂,看到一个一个鲜活的生命,也就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因此,教育他人也是在寻找自我。

  我喜欢做这样的梦,也喜欢这样做梦,这是一个奇幻而美丽的梦。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20—2021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813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