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换位思考 言传身教《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换位思考 言传身教《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21-02-28 15:02:50 | 移动端:换位思考 言传身教《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换位思考 言传身教《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向晚意不适,浅斟品茗,百无聊赖之际,脑中不觉想起黄庭坚所言:“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于是,愧疚感顿生,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给教师的建议》。此书一年前就已购买,盖因其名如雷贯耳,然书上长久落尘,实属罪过。今日读来,欲罢不能,读罢掩卷,只能说,半个多世纪过去,大神依然是大神!苏先生治教之绝学,乃吾辈学习之范本!

换位思考 言传身教《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学习一:以儿童视角看待教育

  苏先生深情地说:“一个好教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曾忘记自己也是个孩子。”时刻不忘自己是个孩子,这就是“儿童视角”。没有儿童视角的人,是绝对当不了好教师的。

  犹记得初带一年级时,第二学期开学后几天,小王同学跑来办公室,泫然欲泣,却只字未讲。在我几度询问之后,才缓缓开口道:“周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看我一脸茫然,他脖子一扬,头一偏:“开学报名时,你表扬了好多同学,说一个寒假都长高了,你还说唐×长高了3厘米呢!我寒假也长高了,还长高了5厘米呢,但你就是没有表扬我!”小王一肚子的委屈倾吐而出。一时间,我哭笑不得,本想一笑了之:小孩子嘛,哄哄就好了,或者再过几天就忘记了。但是转念想到,当时的他满是渴望的眼神等待我的表扬,而我却置之不理(或许压根就没关注),忽略了一个孩子的满心欢喜。于是,我学着他刚才的样子,义愤填膺地说:“这是周老师的不对,我要批评我自己,我下次再也不犯这样的错误了,你能原谅我吗?”为表诚心,我举手对天发誓道,“我今后一定要关注小王的身高……”他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点点头:“嗯!我原谅你了!”说罢,就喜笑颜开地跑出去了。

  时至今日,我仍然非常庆幸,小王能告诉我他的“小情绪”。他的一席话,对我的教育之路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也很庆幸自己当时没有敷衍他,而是站在他的角度去了解他的想法,获得了他的原谅。当然,读完苏先生的书后,我也在心中暗暗告诉自己今后要更加细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要以儿童的心情去理解儿童。

  学习二:以课外阅读滋养儿童

  在苏先生的著作中,在他给教师的建议里,不止一次提到阅读,他将阅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他甚至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他还指出:“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我一直认为,不会读书的孩子是没有将来的,尤其是我所带的农村孩子,唯有阅读,才能引领他们走向远方。

  一年级时,我尝试和孩子们读唐诗宋词,二年级学平仄,三年级走进《日有所诵》。一度以为,有这样的潜移默化,孩子们定能爱上阅读,最终,善于表达。奈何,我在讲台上“激情四溢”,课下学生对阅读仍“岿然不动”,让我深感“恨铁不成钢”。直到读了第三十章《关于学生的智力生活》,其中有一言:“要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精神需要,就必须让他们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丰富,确信你今天没有重复昨天收获的东西。”这时,我才幡然醒悟,原来,教师就是学生最好的镜子。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不是给学生讲语文,也不是带着学生学语文,而是用自己的语文气质去感染学生,教师应该“语文化”,并自然而然地去“化”学生。如果自己不进行实际阅读,没有文化底蕴,每日只是重复昨天的工作,又如何能真正带领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滋养他们的心灵呢?

  学习三:以动手劳动促进成长

  在苏先生的第二十六条建议里,他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许多聪明的、有天赋的儿童和少年只有在亲手参加创造性劳动时,才产生求知兴趣。”这里的劳动主要是指动手操作、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一定要有思想,能促使孩子思考,能让他们将各种事实联系起来去考虑。苏先生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这让我想到去年暑假,带着懵懂和憧憬加入长沙县综合实践工作室后,所做的一系列尝试。在学校,用一年多的时间,我和孩子们一起种蔬菜、收瓜果、逗蝈蝈、观蜗牛。在我的指导下,回到家中,他们也不停歇,进行水稻种植的调查,体验二十四节气的不同美食,收集桂花做成茶……此时,孩子们是自由的,他们的梦想可以是做一名普通的农民,养蚕种桑,下河摸鱼,水洼里打滚;也可以是做一名勤劳的美食专家,不同的季节做出不同的糕点……

  当然,我和孩子们最喜欢的还是金秋十月,一片片银杏叶掉落下来,在铺满金色扇子的水泥道上,孩子们把叶子拾起,做书签,谱上诗,聊赠满校秋。有许多平时课上不敢言语的小女孩也会跑过来和我分享:“周老师,这样真有趣!”这一方天地里,许多新奇有趣的事物令他们乐此不疲。这些劳动生活也成了孩子们写作的丰富素材。二年级时,在孩子们的“图画日记”中,我惊喜地发现:他们的图画更为精美,天空,河流,大树,哪怕是一只小小的蚂蚁,也能载入画册,许多课堂上没听过的语言也流泻在他们的笔尖。

  像苏先生说的,“春季和夏初,应带领学生远途参观。”虽然没有条件带他们远游,但我坚持走进自然,和孩子们一起春播种秋有收,夏有莲蓬冬扫雪,尽情体会乡下人家劳作之乐。

  风乍起,吹动满室馨香。低头续盏,茶已渐凉。苏先生圣贤之心,培植沃土,获之以花。先生虽已故,然其著作永流传,今日细细品读,心中久久激荡着涟漪,教育无它,用心而已。教育之路,有苏先生作伴,甘之如饴。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换位思考 言传身教《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814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