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去看了,我也跟上。皮克斯动画还没有让我失望过,《心灵奇旅》也是。
我的观影感受是我的,就像每一本书每一本剧对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收获的意义都有所不同。如果可以,建议您看看。
SOUL,灵魂,在中文已经直白的说就是鬼魂,主角是中学乐队兼爵士乐迷老师Joe Gardner。Joe在几十年无趣平淡的中学音乐教师生涯中并不得志,只是个代课老师,他的母亲一直希望他能转正,获得一个铁饭碗,他是爱妈妈的,他选择顺从了妈妈的想法,也在多年的对抗式的坚持中获得了成果,人生开挂的一天,不仅拿到了正式工的通知,还获得了在高端爵士俱乐部表演的机会,并且是和自己欣赏的乐手同台演出。
而这一天,他等了至今为止的一辈子,可以想象,一个普通人,突然双喜临门的那种兴奋和激动,所以他无比无比无比的开心。
在中国有句老话叫:福祸双依。一个极好的提醒,Joe那时候也许是不懂的,或许是太高兴了,开心到得意忘形了,建筑工地的砖没有砸醒他,疾驰而过的汽车没有吓醒他,最后他带着刚到手的炙热的喜讯掉进了下水道,奄奄一息。
导演很有意思,给他安排了一个不瞑目的灵魂,让他和命运反抗,也让他有机会参加了“You Seminar”(You研讨会),可以说参加研讨会就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学习总是没有错的,在那里说不定认识不同的人改变一生,而在Joe那里认识了22号,一个对人间完全不感兴趣,抗拒投胎的灵魂。
注意了,他们在迷失世界看到的景象中讲到一个很有趣的事,就是沉浸于某个事情的时候的快乐,比如其中的基金经理,追梦人以及歌唱家表演时篮球明星打球时以及Joe在演奏钢琴时。
这里要分享心理学里面的一个概念,叫做心流(Mental Flow),在心理学中是一种某者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如艺术家在创作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某者在此状态时,通常不愿被打扰,即抗拒中断。定义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基金经理、追梦者其实最初进入的状态也是好的,只是他一直持续在心流,拒绝回到生活中,这就会过于偏执了。停留在心流中过于长久,便是固执,身边人被忽略了,也忘记自己为什么努力的初心了。他们应该要了解中国还有句老话:过犹不及。过可以理解为成瘾。
心流体验带来的兴奋感和充实感,其实每一个人能体验到。因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能力是关于乐享当下的。我在此再分享一个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专念(Mindfulness),也就是专注当前的念头,活在当下。它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对自己思维的控制力,能够帮助我们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激发思维的创造力,甚至让思维反向去扭曲现实。
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吉尔伯特在《科学》上发表过一个研究,这个研究的名字叫做“A wandering mind is an unhappy mind”,也就是说,一个走神的心是一个不快乐的心。
而活在当下能让你“返老还童”。哈佛大学教授兰格通过心理学史上一个著名实验来说明这一点。这个实验也被称为“返老还童”的实验。兰格教授在一个修道院里面搭建了一个时空胶囊,将这个地方布置得和20年前一模一样。兰格教授邀请了16位年龄在70到80岁的老人,在这个时间胶囊里生活了一个星期。在这一个星期里,这些老人听的都是20年前的音乐,看的都是20年前的电影和电视,阅读的都是20年前的报纸和杂志,谈论的都是20年前的国家和世界大事。也就是说,这些老人被要求假装生活在20年前,也就是他们50到60岁的时候。在实验刚开始的时候,这些老人觉得还不太习惯,但是没过多久,他们就完全适应了这个时空胶囊,他们的思维、他们的关注好像真的回到了20年前。
一个星期过去了,让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了:这些老人的身体素质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当他们开始来参加这个实验的时候,老态龙钟,步履蹒跚,甚至需要家人的陪伴。
而经过了这一个星期之后,在心理方面,他们的视力、听力、记忆力和反应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身体方面,他们的血压降低了,他们的步态、体力和握力都有了明显的改善。有一个老人从轮椅上站了起来,可以自行行走。而另外一个老人开始玩起了橄榄球——你能想象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玩橄榄球么?结果震惊了所有人,老人们的家人更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难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比这个返老还童实验更厉害的灵丹妙药吗?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在时空胶囊中用专念突破固化的思维方式”,兰格教授还解释到,这是因为“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衰老”是我们长久以来形成的一个固化的思维方式:当人的年龄大了,人就必然会衰老,就必然虚弱多病。而如果你用功能磁共振扫描仪去观察大脑的结构与功能,你会发现90%以上的六十岁老人,他们的大脑活跃度与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事实上,他们在记忆力、推理力、信息加工速度等方面的心理认知能力,与年轻人没有显著的区别。但是,当我们一旦进入老年,年轻时对老年形成的体弱、多病、无助的思维定式就会影响我们的行为。所以,当你发现你的记忆力变差,你的第一反应是:因为我老了。但是事实上,只是你并没有像原来一样去花时间、花精力去记忆了。
所以,记忆力的衰退,并不仅仅是生理的衰老,而更多的是你心理的衰老。这对于老年人是如此,对于年轻人也是如此。心理学家给年轻人看一些养老院和轮椅的照片之后,这些年轻人在离开实验室后的行动也会变得缓慢起来,需要花更久的时间才能从实验室门口走到电梯口。
所以,专念或者活在当下,并不仅仅是说我们要知道此时此刻正在做什么。专念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对自己思维的控制力。它让我们不停地问自己:除了理所当然的规范,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还有没有其他的选择?我可不可以离经叛道,走出我自己的道路?
在“返老还童”实验里,兰格教授通过时间胶囊,让老人们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多了另外一个选择,那就是,我也许能像我20年前那样活着。
而专念能帮助我们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激发思维的创造力,甚至让思维反向去扭曲现实。此时此刻,我们就能感受到挣脱禁锢而自由奔放的思维。畅快流动的思维给我们带来的,就是芝加哥大学希斯赞特米哈伊教授说的心流体验(Flow Experience):我们不仅会感受到深深的满足,而且无视时间的流逝,我们会因为手中的工作而彻底忘记了自己,这个时刻,就是我们的高峰体验和巅峰表现。
所以每个人都能经由不同的事件进入自己的心流体验。但是前提是专念,专注在此刻,当下。这也是影片的主旨。
22号灵魂去了一趟人间就想留下,他感受到的就是每一个当下的美好带来的心流体验。这也有点讽刺的含义,Joe一直想摆脱的日常,竟然成为22号灵魂的火花(个人觉得是类似于心流、专念一类的东西的日常版,叫法通俗易懂)。他借助了主人翁Joe的身体感受的当下正是主人翁Joe掉进下水道前一直未能感知的。这是不是也是现代社会所有人需要去提升的呢?
影片最后仍然是美好的童话结尾,让Joe又有机会回到了人间,还给了他一个善意的提醒,当心脚下的路。我认为这是一个双关语,别光顾着往前走,看好脚下的路,还有就是专注当下。不然要跌大跟头,比如再掉进下一个“下水道”呢?
我们都在找寻幸福,幸福是什么?大家理解自然各不相同。但是所谓幸福,一定不是在未来,而是生活的点滴中攫取。目标是需要的,这是我们人生的期盼,但是更重要的是当下。一串珍珠之所以美丽,不是因为没有串上的一颗,一定是因为已经在这串珍珠里的每一颗的存在。
影片是值得看的,是时候洗涤一下心灵上的铅华,给SOUL一点鸡汤也好,一杯清茶也好,总是需要的。因为人见五色,闻五音,食五谷,身心被物质养的肥肥美美了,正是时候需要一本书、一场电影清理内存,给心灵一场奇异的旅行,只为更好的回归日常。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