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工作报告 > 县旅游景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及汇报

县旅游景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及汇报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05 22:43:04 | 移动端:县旅游景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及汇报

  县旅游景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及汇报

  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县人大常委会决定专题审议我县旅游景区建设情况。根据工作安排,5─x月份,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组织调查组,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组听取了县旅游局、xx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等部门有关情况的汇报,走访了xxxx等乡镇,并召开了旅行社负责人座谈会,了解情况,听取意见。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战略定位清晰,政策保障有力,坚持打造大景区、搭建大平台、促进大融合的工作思路,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旅游资源开发不断向深度拓展,重点景区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游档次不断提升,旅游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投资约xx亿元的xxx景区已投入试运行,5a景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投资近xx万、全长xx公里的xx休闲绿道建成开放,已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xxx旅游度假区、温泉城、xx农业观光园等旅游项目相继签约或动工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推动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点建设初显成效,开展油菜花、杨梅、薰衣草等节庆活动,较好地实现了产业互动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划引导、政策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景区建设规划亟需完善。《xx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等在项目建设、空间布局和配套服务等方面还不够科学、合理;一些景区建设规划的前瞻性有待提高。部分优质旅游资源被私人占据,xx等景点存在无规划先开发的现象。二是相关政策亟待完善。旅游发展基金的激励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农家乐发展等扶持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宣传促销缺乏灵活的优惠政策,对旅行社的激励政策不够科学,导致一些旅行社存在消极心理。

  (二)景区品牌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化。一是核心景区建设有待加快推进。xxx景区由于刚投入试运行等原因,景区特色鲜明的主题宣传口号尚未提出,跟外地同类景区相比,缺乏金字招牌,知名度美誉度有待提高。景区内配套服务未及时跟进,路牌标识不全,景区范围内缺乏餐饮和商品服务网点,体现人文关怀不够。缆车容量偏小、运力不足,高峰期如采取限游措施容易引发矛盾。圳口至官坑道路狭窄,节假日交通拥堵问题较为突出,影响游客游览质量。二是其他景区层次较低。除大神仙居景区,其他景区普遍存在小、散、低现象,产品种类偏少,景区功能单一,特色不够突出。大部分景区存在亏损现象,响石山、高迁古民居、永安溪漂流等景区经营困难。三是景区产品结构较单一。现有景区多以观光类产品为主,开发还未从传统的观光型向休闲型转变,旅游经济附加值不够高。四是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现有景区人文旅游资源尚未充分挖掘和利用,宗教文化和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没有得到深入开发,缺少文化气息和地方色彩。五是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旅游项目投融资体制不够健全,项目招商和建设进度不够快。服务设施不够健全,围绕旅游六要素的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通往景区道路等级低,景点专线班车较少,可进入性差,景区与景区之间连接不畅。

  (三)旅游发展合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一是管理体制还需理顺。虽然推行了旅游体制改革,实现政企分开,但旅游局、神仙居旅游集团、各旅游平台之间的关系还未理顺,职责有待进一步明确,协调机制有待完善。旅委虽然已经成立,但组织框架尚未建立,未进行实质性运行,统筹协调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发挥。二是管理服务水平不够高。由于待遇低等原因,吸引、留住旅游策划、营销和管理等专业人才较难,景区从业人员服务意识不够强。导游队伍综合素质偏低,外语人才缺乏,队伍稳定性不强。行业管理有待加强,外地旅行社驻仙居门市部超范围经营,导致旅行社恶性竞争。有些旅游企业只顾及眼前利益,特别是宾馆酒店逢节必涨。景区宣传促销力度有待加大,促销机制有待创新,促销区域有待扩大。三是全社会支持旅游发展的氛围尚未真正形成。全县上下大旅游的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少数职能部门主动参与和服务旅游发展的意识不强。部分景区周边村民因门票从紧政策产生抵触心理。人人都是旅游环境、个个关乎旅游形象的良好社会氛围尚未真正形成。

  三、几点建议

  (一)着力营造全力兴旅氛围。一要强化旅游兴县理念。要牢固树立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理念,形成党政全力推动、部门密切配合、社会整体联动的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旅游业发展。重点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旅游景区建设,积极参与解决涉旅问题,努力营造合力兴旅的良好氛围。二要完善工作机制。旅委作为统筹全县旅游事业发展的机构,要尽快完善组织架构、理顺职能,协调好旅游局、旅游集团、度假区管委会和各旅游项目指挥部之间的关系,切实发挥作用。旅游集团要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搭建投融资平台,加强资本运作,加快推进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

  县旅游景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第2页

  推进景区管理的规范化。旅游局要坚持依法治旅,以质兴旅,建立和完善旅游行业服务标准,加强行业管理,强化市场监管,加强对假日旅游市场的规范和引导,努力营造文明、有序的旅游环境。三要营造和谐旅游环境。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即将实施的旅游法的学习宣传,营造依法治旅氛围。以文明城市创建、慈孝文化建设等为抓手,加强宣传教育,消除各种陋习,不断提升市民综合素质。景区所在乡镇要做好政策处理工作,妥善处理好遗留问题,消除景区周边村民的抵触情绪,努力构建和谐的旅游环境。

  (二)着力完善景区规划和政策体系。一要进一步完善旅游规划。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根据提升产业的要求,全面考虑功能布局、线路安排、要素配置等因素,高起点编制旅游目的地发展规划和区块规划等各类专项规划,力求突出特色、体现个性,实现差异发展。根据景区发展需要,抓紧修编《xx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增强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编制旅游资源控制性规划,使规划真正起到规范、保护的作用,实现优质资源有序合理开发。二要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研究出台支持我县旅游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和具体措施,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保证措施,为5a创建工作提供政策支撑。逐步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抓紧制订统一的旅游业招商和宣传促销等优惠政策,提高含金量。出台完善对农家乐、旅行社等扶持激励政策,进一步激发社会办旅游的热情和活力。

  (三)着力打造知名景区和旅游品牌。一要做大做精核心景区。围绕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这一目标,坚持大思路策划,大手笔建设,大服务配套,大品牌塑造。科学整合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核心景区,建设精品景区,打造知名景区。扎实做好5a创建工作,按照创建标准,加快xx景区的升级改造,谋划好xx景区前期工作,创造条件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二要着力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以创建高品位的xx居省级旅游度假区为核心,大力发展溪谷休闲、森林休闲、特色农家乐等,完善绿道沿线配套设施,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打造生态休闲牌。依托我县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和宗教文化,做活做大仙字文章,打造xx文化牌。做大做精油菜花、杨梅等节庆活动,加快推进海亮生态农业观光基地建设,打造农事节庆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温泉城,大力打造养生文化,推出温泉健康养生特色项目,打造温泉养生牌。拓宽思路,大胆创新,争取国内外大型品牌赛事落户仙居,打造大型赛事牌。加快推进抽水蓄能─下岸水库等景区项目开发,为发展特色旅游增加新的亮点。

  (四)着力提升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一要完善配套设施。加大度假区项目招商力度,加快停车场、酒店等建设进度,不断完善景区配套服务功能。着重抓好大神仙居景区入口道路、旅游商店、观景小道、厕所、标识标牌等配套设施建设,健全景区安全保障体系,为游客创造舒心、安全的旅游环境。按照全县景区化的要求,加强景区外部环境整治,提升景区形象二要重视队伍建设。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大力引进高端旅游人才特别是导游人才,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增强队伍稳定性。加强景区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三要强化宣传促销。创新宣传机制,统一营销品牌,提高仙居旅游景区的知名度;扩大促销区域,面向大型媒体,拓宽旅游客源市场。

  延伸阅读:

  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特征分析

  一、引言

  旅游景区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间或地域[1]。20xx年发布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对于全国A级旅游景区评定起到了规范作用,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本文以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作为对象,突破传统单一分析工具的局限,利用不同的统计研究工具方法对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进行分析。

  二、研究设计

  (一)相关综述

  朱?f等20xx年开始研究中国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从空间和时间上分析了A级旅游景区发展与人口、地形的联系以及全国A级旅游景区的发展趋势[2]。同年,吴必虎等从中国资源型景区的分布、聚集状态对资源型景区旅游空间结构进行研究。李飞等以20xx-20xx年A级旅游景区为例研究了中国旅游景区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其收敛性[4]。总的来说,关于A级旅游景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不同地域范围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景区发展规律等方面。对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的研究则主要集中于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差异、区际比较竞争力等方面 [5-6]。

  (二)数据来源

  本文AAAAA级旅游景区数据来自于国家旅游局及安徽省旅游局网站

  (三)分析工具

  本文使用eXceL软件,使用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以及地理不平衡指数等统计指标进行分析。

  三、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特征分析

  根据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统计资料,截至20xx年底,安徽省共有A-AAAAA级旅游景区数量分别为3、162、131、109、7家。

  根据统计分析,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特征如下:

  (一)空间分布特征

  以传统方式划分安徽:皖南包括黄山(庆国庆,迎中秋联欢晚会主持词及主持演说词)、宣城、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市;皖中包括合肥、安庆、六安、滁州市;皖北包括淮南、淮北、蚌埠、阜阳、亳州、宿州市。

  据统计,皖南A-5A级景区数量分别为3、53、58、50、4家;皖中A-5A级景区数量分别为0、74、56、45、2家;皖北A-5A级景区数量分别为0、35、17、14、1家。从数量上进行比较,可知安徽省皖南地区与皖中地区旅游景区数量相差不多,但是皖北地区的A级旅游景区总量只有67家,明显少于皖南皖中地区;从旅游景区质量上进行比较,皖南地区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比皖中地区多,即皖南地区景区等级比皖中地区高,而皖北地区的景区高等级景区数量明显低于皖南皖中地区。

  1.景区分布集中性

  (1)地理集中指数

  地理集中指数是一个描述集中化程度的指数:

  (2)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根据洛伦茨曲线提出的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

  (3)地理不平衡指数

  地理不平衡指数反映研究对象在不同层级或不同区域内分布的均衡程度[7]:

  经过集中程度、均衡程度和不均衡指数的分析得出安徽省旅游景区分布集中程度很高。

  2.景区分布富集区

  根据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在16个地市的分布情况可以得到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富集区为:

  (1)皖南山区。该区域因为天然的地理优势,呈现出明显的资源富集状态。

  (2)皖江城市带。该区域因为自古便利的水上交通,成为安徽省一条旅游带。

  (3)以合肥为中心的皖中地区。因为重要的地理区位,有着发展旅游景区的交通条件及经济基础。

  (二)等级结构特征

  据统计,浙江省5A-A级景区数量分比为:11、139、83、83、5;江苏省5A-A级景区数量分比为:17、119、143、234、0;湖北省5A-A级景区数量分比为:8、101、124、56、4;安徽省5A-A级景区数量分比为:7、109、131、162、2。浙江省的高级别景区(4A级及以上)比例最高,江苏省最低;江苏省A级景区数量最多,湖北省最少;其中,浙江、湖北、安徽3个省份的A级旅游等级结构约呈纺锤形分布,只有江苏省的A级旅游景区等级结构分布约呈锥形分布。另外,安徽省的高级别景区比例高于江苏省,但是江苏省的5A、4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明显高于安徽省,尤其5A级旅游景区;安徽省高级别级旅游景区的总数量高于湖北省,但是高级别旅游景区的比例却低于湖北省。

  (三)类型结构特征

  对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的类型结构进行分析统计,安徽省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以及人文活动类景区数量分别为:149、64、29、0、23、93、2、52,所以数量最多的旅游景区类型为地文景观类型149个,最少的是天象与气候景观。其中,在149个地文景观类旅游景区中,地文景观类旅游景区集中分布在皖中及皖南地区。人文活动类旅游景区,亳州市分布最多,但是从总量上看,依然是皖南地区的人文活动类旅游景区最多。

  四、结论

  通过对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进行统计分析,本文得出了安徽省旅游景区的一些规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给出一定建议:

  首先,分析安徽省的A级旅游景区特征可发现,安徽省旅游景区分布呈较为集中而且呈现不均衡的状态;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的等级结构约呈纺锤形;分析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的类型结构特征可看出,皖南地区以自然资源为主,皖北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究其原因,安徽省地形地貌南北迥异,长江淮河横贯省境,皖南自古自然资源丰盛,风景秀丽,皖中有长江流经其间,皖北平原有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所以安徽省应该关注旅游整体发展的需要,以客源市场为导向、以旅游线路及对外通道为纽带,构建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结构合理的旅游空间。

  安徽省周边省份的5A级旅游景区数量众多,所以安徽省应该在避开其与周边省市的竞争激烈目标群体,从国际旅游市场考虑,加强安徽省5A级旅游景区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宣传,优先打开更广阔更富潜力的国际旅游市场。

  阅读拓展:

  互联网+模式下的旅游景区电子商务研究分析

  1、互联网+模式下的旅游景区营销必要性

  1.1 满足个性化需求与信息多样化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旅游景区消费也进入一个新阶段。传统的旅游消费方式在发生变化,消费者日益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个性化消费、定制化消费、网络化消费和在线式消费等模式不断涌现,酒店、机票、假日旅游、周末旅游、自驾游、旅游攻略和专车接送等个性化需求都需要电子商务。旅游景区营销不再是单一的信息发布,更需要服务定制。此外,旅游业是一个信息密集型产业,旅游信息的传播不再是单向模式,而是一个与消费者交互传播过程。传统营销模式很难实现交互传播,电子商务可以实现营销信息双向甚至多向传播,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个性化与信息多样化

  1.2 实现规模经济与降低成本

  传统营销模式比较散、乱、小,营销工具比较单一,如人员推销、会议销售、广告促销等,营销传播的受众范围比较小,容易造成旅游景区知名度偏低、品牌知晓度小。而基于电子商务的营销模式,利用互联网平台传播不受限制,扩大营销受众范围,提高景区知名度,增加了景区客流量,实现规模经济。同时,电子商务可以实现景区之间、景区与旅行社以及景区与其他组织的资源整合,资源整合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规模经济。基于电子商务的景区营销改变了传统营销模式,减少大量营销中间环节,从而降低营销成本,提高旅游景区市场营销效益。

  2、互联网+模式下的旅游景区营销模式探讨

  互联网+模式下的旅游景区营销模式主要有六种,分别是自办模式、联办模式、区域联办模式、供给侧电子商务、中间供应商和地方旅游业门户。

  2.1 业务内容比较分析

  从模式的营销业务内容来分析,信息流、服务流、产品流是营销模式主要涉及形式。信息流主要体现为信息中介平台、网上营销、区域行销,服务流是网上咨询与一站式服务,产品流是营销模式内容的主体,产品流即旅游产品,它是六种营销模式的基础,但其在六种模式分布又是不同的。信息流与产品流是自办模式、联办模式和区域联办模式的营销内容,服务流与产品则是供给侧电子商务、中间供应商和地方旅游业门户的营销内容。

  2.2 价值创造比较探讨

  现在电子商务的营销模式与传统营销的主要区别,在于创造价值方式的不同。六种模式价值体现确实各有侧重,例如,中间供应商主要提供旅游信息服务,通过高效与快速的信息传播来创造价值并提供专业化的中间服务,为旅游景区业务全部环节服务,通过服务创造价值。自办模式则是直接向购买者发布信息,减少其他渠道的中间环节,从而降低景区成本。联办模式与区域联办模式同样是对渠道整合,减少购买者中间环节,实现集中供给,从而创造区域品牌,扩大景区在区域内的品牌影响力。供给侧电子商务模式即旅行社,价值主要在于降低成本,建立旅游消费者与旅游景区直接的协作关系,将供应商、消费者、服务商等供给侧环节高效的整合在一起,从而创造整合价值。地方旅游业门户则是区域性的旅游服务综合网站,提高区域性的旅游产业整合服务,为广大消费者提高服务。

  不同营销模式的价值创造环节是不同的。自办模式、联办模式、区域联办模式主要改变了传统营销的渠道,减少了中间渠道环节,建立了与消费者直接渠道关系;供给侧电子商务则是创新了采购渠道环节;其他几种模式价值创造则涉及整个业务全部环节,涵盖供应、中介、服务、消费等各环节。

  2.3 功能整合对比分析

  互联网+订购、互联网+支付、信息发布、交易管理等是主要的营销功能,但其在六种电子商务营销模式中分布又是不同的,功能整合程度有高有低。自办模式、供给侧模式和地方旅游业门户模式功能比较单一,信息发布、互联网+订购是其主要功能,功能整合程度较低;联办模式与区域联办模式功能较为相近,功能数量多,规模程度高;中间供应商模式的功能性较多,但相对于旅游景区来讲,只是起到一个信息发布、意见征询的功能,进一步可以继续提高整合度。

  综上分析,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功能程度与所创造的价值紧密相关,同时与营销主体所处产业链位置有关系,不同的产业链位置,所体现的功能与创造的价值是不同的。微笑曲线理论告诉我们,附加值主要在产业链的两端。

  3、互联网+模式下的旅游景区营销模式构建

  从电子商务营销模式构建主体分析看,销售方、购买方和中介方是三个主要构建主体,三方分别主导了不同的电子商务营销模式。

  3.1 销售方为主体模式

  销售方为主体模式是目前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的主要构成,旅游景区销售方是供给侧的相关资源联合体,即自办模式、联办模式和区域联办模式。自办模式主要通过网站建设,为旅游消费者提高信息查询、门票销售、虚拟旅游等服务,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区域联办与区域联合可以扩大景区影响力,提高营销的覆盖面,降低营销分销成本,提供更多一站式综合服务,从区域营销提高旅游消费人数,实现规模效益。随着加盟旅游景区的不断增加,各旅游景区均可从增值服务中获取增值收益。九寨沟景区和张家界景区等电子商务平台应属于销售方主体模式,较好地利用了互联网+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实现了景区高速发展。

  3.2 购买方为主体模式

  购买方为主体模式主要是以旅行社为代表,旅行社是商品或服务提供方,通过旅游景区信息发布、旅游景区线路查询等服务,为旅游消费者提供电子商务营销服务。此种模式一般被旅游业内的大型企业所采用,如大型旅行社自办网站:春秋旅游、中国国旅、中青旅等大型旅行社是此种模式的典型代表,分别构建了以旅游社为主导的电子商务网站来开展旅游等各种营销。在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购买方为主体模式提高了旅行社辐射能力,降低了旅行社营销成本,方便了旅游消费者信息查询,也将成为旅行社转型发展的重要平台。

  3.3 中介方为主体模式

  中介方为主体模式是由销售方、购买方之外的中介建立的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即第三方模式,以互联网发展为背景,充分利用互联网+融合发展契机,通过电子商务网站发布旅游景区相关信息,为旅游消费者提供全方位、一体化和个性化的立体服务。中介方为主体模式是目前互联网+旅游景区营销模式的主要发展方向,高效率的实现了旅游资源的优化、重组和价值提升。

  中间供应商类模式是中介方为主体模式的典型代表。主要包括门户网站,例如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的旅游网站板块,这类网站属于专业性互联网企业,基于电子商务的营销业务经验丰富,网站市场占有率高,其主要职能在于旅游景区营销推广,介绍旅游景区概况、旅游线路、旅游购物和旅游住宿等信息,网上交易与在线订票不是其主要业务内容。支持服务类中间商功能较多,它是中介方的主要构成,也是竞争力最强的中介方,携程网、同程网、途牛网和阿里旅行都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此类模式服务内容全面,主要包括门票预订、机票预订、酒店客栈、旅游度假、景区介绍与评价等,信息发布是其最基本功能,增值服务、价格优惠和市场覆盖全面性更是其竞争力所在。

  此外,地方性旅游服务网站也有以中介为主体的模式,以区域旅游信息服务为主,属于政府所创建的非盈利性电子商务平台。一定区域内旅游景区可借助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平台开展信息服务起步,逐步向网上交易、网上结算等深层次推进。

  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推进,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必将成为旅游景区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重要发展方向。旅游景区要加快适应这一发展趋势,主动适应以互联网为主导的营销模式,再加以其他营销模式和中介方模式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整合旅游景区资源,深化旅游供给侧改革,为人们提供满意的旅游服务。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县旅游景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及汇报》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81681.html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