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无问西东》观后感 6篇 本文简介:
囚鸟——《无问西东》观后感叶泽凡黑暗深渊里藏着无数反驳的言语。历史表现出讽刺的力量,意识形态的斗争通向紧急状态和损失,也通向死亡和魔鬼。——题记《无问西东》记录了四个时代的故事。有民国时期文科学者吴岭南,抗战时期飞行员沈光耀,文革时期三位学者的命运,以及现代热心人士张果果。在此,我想谈谈文革时期,医
高中生《无问西东》观后感 6篇 本文内容:
囚鸟——《无问西东》观后感叶泽凡
黑暗深渊里藏着无数反驳的言语。历史表现出讽刺的力量,意识形态的斗争通向紧急状态和损失,也通向死亡和魔鬼。
——题记
《无问西东》记录了四个时代的故事。有民国时期文科学者吴岭南,抗战时期飞行员沈光耀,文革时期三位学者的命运,以及现代热心人士张果果。
在此,我想谈谈文革时期,医者王敏佳的命运。
儿时的王敏佳本被学校派去给毛主席献花,却因为发烧而没献成,换了另一个小女孩献花。失落的王敏佳保留了小女孩与毛主席的合影,并和同事谎称照片中的小女孩是她。她还每年都去和自己敬爱的毛主席合影。摄像机前的她,笑得灿烂无比,随心所欲,青春自由尽情洋溢。
可时代不会将青春之鸟自由地在文革时期放飞。
影片中,王敏佳因师母追打高中语文老师许伯常,而给师母刘淑芬写了一封“控诉信”。看到信后的刘淑芬与许伯常大吵一架,并根据信件中的书写习惯找到王敏佳。刘淑芬和同事一起找上医院,破口大骂王敏佳“小三”之类的污秽之词,还狠狠地打了王敏佳一巴掌。王敏佳向院方坦白照片一事,结果却被挂有“政治勾结”的标签,判罪。
王敏佳从心而行地帮助,终是被时代囚禁了。
虚荣心不过是人之常情。放在今天,许多人也想与自己的偶像合影,合了影就巴不得昭告天下。我们按心之所向地追求,自由地活着。可文革时代并不会善待人皆有之的虚荣,也不会体谅随心而行的王敏佳。当时的时代不够自信,政局动荡不安。因为不够自信,所以“宁可错杀一百,也不放过一个”,可怜的王敏佳便被时代贴上莫须有的标签。王敏佳对毛主席的尊重,跟随内心的敬爱,似乎就被“资产阶级小姐作风”这一标签概括。那个时代,人们都在政治高压下变得麻木且盲目,一切均以毛主席为中心,却将“理智”弃置深渊,追捧人云亦云的“正义”。
每个人,似乎都被社会拷上了枷锁。
再忆影片中,被批斗后的王敏佳惨遭毒打的场景。依稀记得,他们敞着血盆大口,面目狰狞地吐出肮脏不堪的词汇。眼角皱纹皱成一团,神情暴躁。眼球中充斥着红血丝。青筋突起的额头,用尽全力捶打王敏佳的手......像极了挣脱牢笼的野兽,暴露了丑恶的灵魂。所有人的手,在一句“别打了,她死了”停格。人们由野兽变成了胆小怕事的老鼠,落荒而逃。年轻靓丽的王敏佳“死”了。野蛮人在这个恶俗的社会取得了胜利,禁锢住了一个年轻且自由的生命。
他们一边践踏着生命,一边践踏着自由。
可见,每一位含冤者心中一定问了无数句“凭什么”,但都被时代背景扼住了喉咙。只能忍气吞声,任苦痛折磨。在他人扭曲的是非观下,孤立方似乎活该被打压。孤立方是一只可悲的囚鸟,被关押在时代的囚牢。
最终,刘淑芬跳井自杀。或许是对自己最后的救赎,是在自己的“单方面”爱情中解脱,更是自己拿一条无辜的生命当出气筒后的醒悟。
我们足以见得的,是那个时代掩盖了太多含冤者的哭泣,每一只被捕的自由鸟只能发出痛苦绵长的呻吟。他们无出伸冤,也无处抱怨。那个时代的人看“渣滓洞、集中营”为厌恶至极的囚牢,殊不知,他们也渐渐把时代变成了囚牢,做了自以为是的囚鸟。也许大部分活在1976年后的人,都会感叹生活的自由美好。回首1966-1976这个时代,都会黯然垂泪,切身感受到心灵被捆绑。因为它触有太多的血与泪,还有无数卑微的囚鸟。不止王敏佳,还有众所皆知的刘少奇,也同样被时代束缚、残害,最终含冤而死。
作为后人的我们,只能感慨时代的黑暗,用文字批评抨击,感慨万千。无奈的是,我们也只能用文章来抒发自己的愤懑,来填平文革对心灵锤击的凹陷。
在狂热中我们需要理智,激情中要看清方向。十年如梦,梦会醒,天会亮。我们要用理智战胜错误,要用激情勾勒未来的蓝图。对于过去我们力不从心,但在未来我们可以有所造诣。不要止步于当前,我们要从心而行,抛开过去的愚蠢和迂腐,追求向往的自由。因为我们今天的民族足够自信。
搁下王敏佳的命运,拨开重重云雾,眺望远方,发现自己原先觉得峥嵘崔嵬的高山变得平坦。只要肯攀登,我们依然可以从心而行,爱己所爱,我们不再是囚鸟。
让过去过去,让未来到来。我们要做一只在无尽蓝天下,展翅高飞的自由之鸟!
东霓——观《无问西东》有感梁琦
序:
碧海其阔兮,白鸥欣鸣。天风浩荡兮,浪飞如雪。
梦方其遥兮,落日独沉。灰船已远兮,可曾闻夙愿之声?
吾之将离兮,森木葳蕤。予我以悲兮,予我以生。
年华如水兮,不舍昼夜。沧海渺远兮,吾独驾一叶之舟。
岸之终兮,潮汐涨落。屿之终兮,回声清澈。
守持星念,翻涌西东。披霓拥月,岁月犹光。
有一束明丽的光线不动声色地维系始终。
它无关学术指导,无关呐喊口号,甚至无关分秒必争的鸡汤般可追随的意味,它更像是一句对青春掷地有声的问候,仿佛轻拍了下我的肩头,让我从飘忽的迷惘中忽然清醒过来。
四枝春华自清华园蓬勃入世,他们曾对世俗置若罔闻,却也被世俗摆布,因世俗跌宕。“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甚至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他们懂一点命理,却摸不透时代脉搏。于是吴岭澜在学业抱负与心之所向之间踌躇不前,沈光耀面对母诲与正义热血时摇摆不定,陈鹏在爱情与事业间露出懵懂,张果果在四胞胎问题上迟疑不决。但与俗人不同的是,他们并没有因此停止对生命的思索、淡忘自己的珍贵,亮丽在他们心头的霓光不曾减褪。所以跌跌撞撞中,他们逐渐摸透了自己人生的脉搏。也因此,有了吴岭澜倚在雕花青柱上含英咀华时的惬意,有了沈光耀撞向敌船时的义无反顾,有了陈鹏反抗封建救起王敏佳时的决绝,有了张果果助养四胞胎时的悦然。这水木清华仿佛泉涌着一股静水,涤荡不驯不安的心,或许这就是广义上的“大学精神”,或许这便是“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字字珠玑的诠释。
看完后,望着眼前分列的文理教材,我安静了好一会儿。因为直触心尖而安静,因为寻找多时的答案终于浮出水面而安静。同样文科拔萃理科弱势的我在吴岭澜身上看见了自己飘忽的影子。文学,语言,外交,这三个对我来说洁白又微烁星光的名词,与民心所向的理工类相比简直小巫见大巫。“我不想转系,因为优秀的学生都学实科。”吴岭澜的话很轻,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不论在当时还是现今都牢牢钳住人们的一个普遍观念,仿佛文科和理科之间就隔着一条优秀与否的鸿沟。20世纪初,才步入工业化的中国百废待兴,提升国家工业水平一跃成为爱国之举的浪潮;21世纪初,这个制造业已达顶尖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在创造业上仍有欠缺,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自然而然随之被列为首位。他的踌躇同样是我的踌躇,所以无形中我们仿佛悲哀地被击了一记响亮的掌。
是顺着心之所向欣然前行,还是迎合众人去做到大众口碑中的优秀,这是吴岭澜的犹豫,也是我的犹豫。黄色的树林里前路分成两条,可惜无法同时去涉足。站立良久,形影孤独,远远眺望它们各自向远处伸展,蜿蜒成心里的一个个问号。狭义上说,我们与吴岭澜并无二致。尚且能触碰到并牢牢攥着的火焰仅限书本,所以姑且把自己全然交给书本。“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我突然怔住了。我有多久没有到月桥旁清簌的树影下品读我的聊斋志异了?我上次在车线本上欢脱写下篇篇随笔是曾几何时?我还记得我先前在叶片上面随心所欲涂鸦下的写意图案吗……
当吴岭澜偶入泰戈尔演讲会时,里面在恳切地诉衷真实的重要性。站在泰戈尔身边的,是当时最卓越的一群学者,他们的从容与笃定令他羡慕并恍然。同时霎时间我忽然明白了我们原来时时刻刻是需要以什么为燃料——使自己明亮起来的底气。
我想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需要这样一份底气。它是一份意义,往人间烟火再上去一点。它不世俗,不需要别人赞许的目光,只需要自己的一心之力去灌溉。这样在尘世里,也就比他人多了一份闪闪发光的东西。这种底气源自文化自信,在青春仅有的日子里都投入到自己真心向往的事物中,于是产生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不羞耻的喜悦与平和。它就像每个人心中遥遥挂在天际的一抹霓光,将坎坷照出陡峭美,使悬吊的心不再彷徨。
所以在看见吴岭澜站在细雪下听舒缓琴音、诗书朗声时露出笃定笑容时,我也找到了我的答案。文科系的路较于理科系更为人迹罕至,仿佛荒草萋萋。但似乎正是因为这样,它才更闪烁着明丽的霓光。对我来说这更像渡过一片海,它风声肃杀,阳光粗糙,却又披霓戴月,光丽缤纷。在朦胧的东西交界间我终于确定了自己的东方。也许也并不用刻意在意东西,因为心引导的方向在阖上睫羽后也不会迷失。
最后的最后,张果果悉心照料四胞胎时,阳光轻盈跃过他的窗绘,洒在他的面庞上。这束光线化作了影片试图放在每位青年心里的温度。它同时又是珍贵与真实的载体,闪耀着意气风发的潇洒,亮堂着顺随内心的无畏。其实这光不仅是来自天文界的日光,更是来自于大家们言传身教中笃定的期许。
沐浴在这馨光下,那些占据心房的犹豫刹那间消散,辐射似的旁人冷眼忽然熄灭,许许多多的热切一涌而上:愿我们在被打击时,记起我们的珍贵,抵抗恶意;愿我们在迷茫时,坚信我们的珍贵。爱我所爱,行我所行,听从我心,无问西东!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无问西东》观后感梁佩莹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题记
第一次看《无问西东》,心中便生出万分感慨。咂舌于现代职场的尔虞我诈,唏嘘于许伯常与刘淑芬的爱情悲剧,同情于村子里骨瘦如柴的孩子再也等不到“晃晃叔叔”的接济……或许还有更多,我说不清。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重温《无问西东》,却被电影中梅贻琦对吴岭澜说的一句话所吸引——“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影中的每一个人都很好地诠释了这一主题。
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人都觉得“最好的学生都学实科”,吴岭澜也不例外,于是他放弃了自己所擅长的英文和国文,选择了实科,然而“不列”的成绩,梅贻琦的追问,泰戈尔的演说,使他渐渐醒悟。于是后来,成为老师的他,就像当初梅贻琦、泰戈尔启发自己一样,告诉沈光耀等人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沈光耀是我在电影中感触最深的人物。抛开演员自身的帅气不说,我喜欢他良好的家教,一流的人品和学识,佩服他的弃笔从戎,感动于他的爱与善良。当初他提出当兵的请求,却遭到母亲的拒绝,他也曾感到茫然无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时日军连续轰炸,身边的人不断出现伤亡,他最终还是选择从军,选择听从自己的真心,他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温暖了许多人。
陈鹏是一个成绩十分优秀的理工男,校长推荐他去第九研究所,但是他爱着同为孤儿出生的王敏佳。在初始面临抉择时,毅然选择守护王敏佳,得知意中人的心另有所属,他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最终在王敏佳掉入人生的深渊,成为“过街老鼠”之际,只有陈鹏不畏流言,对她不离不弃,选择了真心。
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艰难。一次职场斗争中,张果果遭到上司的陷害失去了工作。但是,失业后的他却成为了对手公司的高管。然而职场上的斗争仍然没有结束,以前的同事想要通过他打败他的前任上司,这不禁令他陷入挣扎。同时另一边,张果果收养了四胞胎一家人,这件事也在后来遭到他人的嘲笑与提醒。最后他不顾世俗看法,选择了不去报复以前的上司,选择了继续扶助那个生有四胞胎的大家族——他听从了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我们都曾像吴岭澜一样,迷茫地游走在与自己无关的世界;我们都曾像沈光耀一样,在理想与现实面前举棋不定;我们都曾像陈鹏一样,接受着流言与内心的考验;我们都曾像张果果一样,受过欺骗后就怀疑自己的善良是否还正确……他们也都是简单而又平凡的人,但幸运的是,在几经挣扎后,他们找到了那个真实的自我且选择忠于自我。
想起了曾在网上看过的一段话——“为什么当代中国越来越少诗人”“因为高考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我们之所学都是为了应试教育,而且似乎也并不常应用于生活,难怪会生出“读书无用论”。有时候,我们无法改变强大的世俗,但是我们可以忠于内心,做自己所爱。阿莫西夫放弃教授职位的理由就是“做我想做的事情,而不一定是最好的事情”。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你要做个成绩优秀的孩子,你要有份体面的工作,一桩完美的婚姻,这才是一种“成功”的人生。我们都希望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可以决定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是因为这项特长,以后会对自己发展有益而去学。世界本就带着世俗的眼光,使我们不得不在成长的过程中,耳濡目染地为一个功利的人。
翠竹不慕荷花的别样红,追寻自己的内心,于是有了“久经风雨不知寒”的坚韧;菊花不与繁花争春,追寻自己的内心,于是有了“天生韵味入千家”的出众;千里马不羡鸟儿的轻盈,追寻自己的内心,于是有了“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得意。时代的洪流如猛虎,随波逐流不是唯一的风向,所以请你爱你所爱,行你所行。
知而无问,任凭西东——《无问西东》观后感刘慧敏
愿心之自由,共天地俊秀,有情有梦!
——题记
假如你观后有感,假如你对那一段段荡气回肠的情感恋恋不忘,那就就会毅然起笔,谱出的,是对真实与自由的赞歌。歌中,声声泣血,是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真实即是自由,无问亦知西东。
电影中的镜头不断切换着,最后,是吴先生消失在走廊尽头坚定的背影,是沈光耀牺牲前一刻无悔的泪光,是王敏佳在唾骂声中断发时释然的微笑,也是张果果决定挽回四个新生命时温柔的眉眼。而在我们不知道的背后,他们在历史中的真实个体,是否也如电影中的一样,也对人生充满了疑问和求索?
我想那是一定的,他们沿途注定要路过一段迷茫,遭受一次创伤,感受一次绝望。或许他们都曾在黑夜中孤独地嘶吼,直到筋疲力尽,举步艰难。慢慢地,当他们终于懂得聆听内心的声音时,才发现有一个一直在身边准备拯救他的神明,才知道无数次的祈祷只是自己听得清。所以他们收起自己卑微的乞求,不再苦苦地追问,而是任由内心的想法引领自己到达那拥有自由与希望,真实与曙光的彼岸。而这路途中,他们沉默不语,是因为他们知而无问,任凭西东。世界总被不同的东西装饰着,谁都无法预料下一秒登场的是令人多么难堪的东西,这也让我们知道,人处于世,避不开人情,躲不了世故。正如他们一般,曾感伤,但终会随着心底对真实与自由的向往,无问西东,无惧苦难。
于我而言,无问是斩断过去的彷徨,是不畏将来的远方。努力走下去,到暮年时回首,发现曾经流过的汗受过的伤,在经过时间的打磨后都显得不痛不痒。你该明白,所有疼痛都会拥有一剂有效的处方,所有历险都会找到一笔丰富的宝藏,所有灰暗都会迎来一束耀眼的光茫。黑夜将近时,闭上眼睛,就算是告别了独处的孤清。风雨将至时,迈开步伐,就当是为迎接重生的磨砺。其实每个人都是纸折的鸟,走不远也飞不高,可是也正因如此,才有勇气一次次坠落又一次次重来。
我们之所以发问,有时候并不是因为真的没有决定,而是为了寻求来自别人的认可,然后我们在一遍遍的询问中,是否随波逐流才是应该真正思考的问题。像我们都熟知的陶渊明,重拾他生平的故事,我们会知道,在他决定去追寻桃花源时,是因为它已路过了遍地的荆棘。当他做回了这个真实自由的自己,才明白“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最酷,“种豆南山下”的日子最舒服。现代,功名权利很重要,可当我们拨开浅浮的这一层,才看见,更有意思的人生在后面。
引入电影里这样的一句话——世界是美好的,世道是艰难的,回头看看你被现实敲碎的梦想,被旁人摧毁的希望,被困难饿著的翅膀,却只能将心中无限的愤怒与不甘深藏。不,别再这样。钱学森问过一个很可悲的问题。为何当代中国出不了大师?是呀,为什么?多少地杰人灵?多少辛勤百姓?可是,为何不能有一个人站起来当大师,那倒不如问,现在的人为何奋斗?他们的功利心,推动他们前进,这一过程必定是痛苦的,摆脱世俗纷扰,为了什么目的,自己清晰。那么中国大师乃至世界大师,可不指日可待了。
我们没有太多只耳朵来听取世界的回答,没有太多颗心脏来帮忙指导方向,我们只能坚定地向前走,踏过山河万丈,度过千困万坎带着遍体鳞伤,终于闻到了深山之处花的暗香,终于见到了山顶之处星的转移,那时才会让自己觉得来人间走得这么一遭,确实值得。这一路走来的故事说不清楚,庆幸自己都记得住,不需要再问,仅从心之所向,观尽沧海桑田,就算无人在乎,也要对得起人生的旅途。
追随真心而行,历经生死幻灭。尽管找到人生尽头,在结局中只能找到那个姓孟的老婆婆,她也会带着欣赏的目光告诉你,我有一碗汤,慰尽你到来时的风尘,无问花草,无问秋冬,我问天地,无问影踪,那就奋身做个英雄,不枉青春勇。所以小伙子,你别怕一直奔跑,一直寻找,你会找到这天底下最被崇拜的自由,其实是坚持做最真实的自己,希望你,我,这天地间的俊秀共勉这一条被前人无数次发掘的自由定律。
愿你一腔孤勇,有始有终!
愿你无问西东,有情有梦!
爱与真心——《无问西东》观后感 陈健乐
影片观尽,道路仍远;人生未尽,渐行渐远;爱与真心,永存于心。
——题记
“你知道自己的内心吗?”“你们史册最完善最永久的是什么?”泰戈尔的提问时刻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五千年来,多少的朝代更迭,多少的战火连天,在功名利禄的诱惑中,在民不聊生的悲惨中,那亘古不变的,那永垂不朽的,是爱与真心。
爱与真心,不需要惊天动地的誓言来表现;爱与真心,不需要轰轰烈烈的行为来证明;爱与真心,不需要无趣的自卖自夸来泛滥。它只是对内心的温习、对初心的坚守、对自我的认知。
什么是爱?爱就是对祖国的爱,对众生的爱。
无论是投身军旅,为保家卫国英勇奋战,最终壮烈牺牲的沈光耀;还是远赴边疆戈壁,不畏艰难困苦,参与“两弹”研发最终完成科研的陈鹏,这都是对祖国的爱。这种爱往往伴随着许多羁绊与泪水。选择了这种大爱,也就意味着选择了割舍对父母的爱,对恋人的爱,对朋友的爱。
电影接近尾声,沈光耀开着飞机冲向敌舰。夕阳照在他的脸上,眼泪在眼眶中打转,从他的眼睛里,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他那一声“妈,对不起”触动了多少人?他的无畏与坚强感动了多少人?即使现在临近黑夜,即使将要面临永别,他没有后悔,因为他相信,那一边暮色苍茫,不过是顷刻之间,未来的世界将会更加美好。左拉说过:“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的走到底,绝不回头。”这可能就是对沈光耀一生最好的阐释吧。
吴岭澜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候只身前往西南联大,献身于教育事业,授予学生知识与思想传承。身出豪门的沈光耀加入空军队伍后,不断给孤儿村投放粮食,才帮助孤儿们解决了饥饿之苦;张果果援助四胞胎家庭,从开始的种种担心到最后听从自己的内心,才有了后来对四胞胎家庭的无私帮助,这都是对众生的爱。即使他们彼此有自己的生活,即使他们彼此可能陌生,但是这种对众生的爱永远会作为一朵最为素洁的蓓蕾,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生活总是让人遍体鳞伤,每个人都不容易,每个人面对的困难都将前所未有,每个人都是海洋上的船只,谁也说不准惊涛骇浪什么时候出现。唯有爱,能让无边的荒漠变成绿洲;唯有爱,能让漫长的航行晴空万里;唯有爱,能让生活的道路花团锦簇。
什么是真心?真心,是李想在临死前的一句:“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真心,是吴岭澜所感悟的“你们会因绿芽冒出土地而欣喜,会因初生的朝阳欢呼跳跃”。我们每个人都在阐述自己的真心,哭了,笑了,都是我们的真心。真心,靠的是坦诚,每一行热泪都有它的由来,每一处伤痛都有他的无奈。
真心不在喧嚣浮华,真心也不在庸庸碌碌,它就在风吹出涟漪的一瞬间。真心是阴沟里人们仰望星空的望远镜;真心是黑暗中行人找到方向的明灯;真心是夜空中人们内心最灿烂的那颗星。因为真心,我们才无怨无悔;因为真心,我们才有了知足常乐;因为真心,我们才站上了人生巅峰。
在《无问西东》中,百年清华,往事如烟。让我感触最深的,无不是爱与真心。电影里有那么一句台词“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我相信我们能与爱相伴,心怀真心。最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生如逆旅,一苇以航——《无问西东》观后感 卢凤晴
“如果你们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你们是否有勇气前来?”电影《无问西东》以四段不同时空交叉叙事,讲述了几代文人在不同特殊时代下的命运和选择。深入浅出,却又宁静致远。
电影名来源于清华大学的校歌“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意为美好的德行和与人有益的言辞是青春飞扬的根基。有了“行”和“言”的合一,人生在青春时刻才有环顾四周,舍我其谁的豪气和资本。四段时空,四位主人公,无一不以自己的方式诠释这八个字。
电影最令人震撼的是将四条完整的时间线剪成零落的碎片,重新拼凑,却又毫不违和地引出故事的发展。影片充满哲思,有不少直击心灵的台词和旁白,凝练而深刻的内涵表达,真正做到了“形散神不散”。一部好电影,不仅要具备影片的镜头调度能力,叙事的宏大结构和唯美的画面,更应该具备真正触及心灵的精神内涵。而李芳芳导演同时做到了这两点。
一心想着实业报国的吴岭澜,终从泰戈尔的演讲中明白了真实的含义,从思索人生的羞耻感中解放出来;身负母命的沈光耀,从早逝的阿三上提前体会到了战争的残忍,终违母命,毅然决然奔赴战场;深陷爱情旋涡的陈鹏,纵然与所有人作对,也要托住跌落深渊的爱人;不甘为人摆布的职场人张果果,历经商场的尔虞我诈后仍坚守底线,心中有爱,挣脱枷锁,自主人生。
对于命运最跌宕起伏也最具戏剧性的女角色王敏佳,有一场戏,我记忆犹深:在朋友参加表彰大会的同时,她在批斗会上被揪斗。不远处传来朋友“与反动势力划清界限”的宣告,她被剪下了大辫。可她却笑了,如满天樱花般的笑容。
这个笑容非常有尼采精神:“克服这个时代的浑浊,粗粝,不近人情。克服它的嘈杂,不公,狼烟四起。克服它让我们燃烧了万丈豪情,又用一场场冷雨浇熄的任性。”自己身形俱灭却在为友人微笑祝福。此时,她高于一切。
孤坟葬着未亡人,枯井跳下活死人。残檐漏壁静听雨,国破家亡志勿泯。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你无法回避他们的存在。你会一点命理,却摸不透时代脉搏;我懂一些句读,仍划不掉此生灾祸。无论外界如何跌宕起伏,都对自己真诚,坚守原则,这是每一个清华人应有的品质,也是每一个拥有信念的人应有的品质。有志者应做到“明明是奔赴一场灾难和考验,却就像奔赴一场华丽的盛宴”的宠辱不惊和听从你心。
“传承”二字将整部影片贯穿。每一代清华人,纵有各异的性情和人生经历,却都以不同的方式向下一代传达着一种精神——真实。一种敢于追求真实的自己,敢于面对真实的世界,不违背内心,不怯懦,不盲从,有勇气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的精神。是吴岭澜的敢勇,影响了沈光耀;沈光耀的大爱,又救助了陈鹏;陈鹏则用他的真诚影响了李想,进而李想拯救了张果果的父母,才有了前世今生的奇妙缘分。
回观和平年代的我们,时代虽不及旧时的动荡不安,却日新月异。科技的高速发展迫使时代变得忙碌。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却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这些日子。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年轻时候的选择往往影响一生的答案,我们都面临着未知而迷惘的前程,但总有一股力量指引着我们前行,哪怕一路坎坷,哪怕风雨兼程。“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艰难,内心没有了杂念和疑问,才能勇往直前,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只问自由,只问盛放,只问深情,只问初心。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高中生《无问西东》观后感 6篇 本文关键词:观后感,高中生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