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新闻工作者的年终总结

新闻工作者的年终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07 11:19:34 | 移动端:新闻工作者的年终总结

  导语:总结是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闻工作者的年终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新闻工作者的年终总结1

  20XX年是某某社发展道路中极为关键的一年,也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新社长的到来,也给社里带来了一股新的风气,最直接的变化就是通过办公场所的改造,使社里的办公环境变得更加舒适;更重要的是,社里规章制度得到了完善,员工的工作态度更加端正,工作积极性更高,竞相为某某社的发展献言献策、添砖加瓦。作为某某社的一名普通编辑,看到社里良好的发展势头,我不但觉得兴奋和欣喜,更是感到一定的压力,促使我在立足于岗位、踏实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不断进步、提升自我,以努力跟上社里的发展步伐。

  这一年是我在某某社工作的第二年,和去年从初入社会的大学生变为一名年轻编辑的重大转变相比,今年我的改变和成长是渐进式的的。先来谈一谈我这一年的进步和收获。先是业务能力方面。由于对教辅编辑工作日益熟悉,我工作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虽然所做的工作和去年基本相同,但在这一过程中,我更注重总结和反思,使自己对编辑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校对稿件是图书编辑工作中最基础的一环,看似简单,却需要十分认真和细致的工作态度。我不仅要严格把关教辅的内容,还要仔细校对目录、页码、字体字号等,总之,不能遗漏书中任何一个细节。我做的是中学教辅,因此更要保障书稿的高质量,这样才能便于老师教学,也避免误导学生。在校对之余,我也在不断积累经验和总结好的方法。例如,我把这一年多来校对过程中发现的稿件中出现较多的问题、自己容易忽视的细节和使用频繁的编辑规范都整理出来,记在笔记本上,方便校对稿件时参考,这样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是在和作者、印刷厂以及社里同事的关系方面。经过一年多的磨合,我和作者以及印刷厂的相关负责人彼此更加熟悉,沟通也更加顺畅;即便是在开学前夕要加班赶工时,也能协调好各方的时间安排,默契配合。我还会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不时给出国留学的网站作者提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尽自己所能,为教辅内容锦上添花。同时,我和社里各位同事相处也十分融洽,社里良好的人际关系、团结向上的氛围使我能够安下心来工作,也有利于自己工作的开展。例如,在工作中有需要与其他科室合作的任务或者是沟通的事项,都能顺利完成。在校对时如果遇到疑惑和难题,我都会虚心向社里的资深编辑请教,而他们都会耐心地对我进行指导和帮助,并主动分享自己丰富的经验,让我茅舍顿开、受益匪浅,倍感温暖和鼓舞。

  再来谈一谈在这一年我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和来年工作的新目标。首先是关于选题的问题。这是我的一个弱项,要改进这一点:

  一是要在脑海中根植选题的概念,加强选题意识;

  二是要常逛书店,看看书店中什么样的书畅销,其中又有哪些是社里现有情况可以尝试的;

  三是要在平时工作、生活中处处留心、多多思考,时刻找寻选题的灵感。

  其次,现在出版行业发展迅速、日新月异,某某社也处在数字出版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作为社里的一名年轻编辑,绝不能固守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旧有的工作模式。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要博采众长,看看同行们出版的教辅有何长处、特色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

  二是要与时俱进,每天上网浏览新闻、阅读出版行业的相关报刊,及时掌握出版行业的最新动态。

  20XX年渐行渐远,20XX即将到来,我对某某社新一年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也对自己新一年的工作提出了更好的展望和更高的要求。在新的一年里,我要继续学习和岗位相关的各方面知识,多向社里的前辈、领导取经,和年轻编辑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努力适应出版行业新的发展形势,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再上一个台阶,为某某社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新闻工作者的年终总结2

  一、工作量化的情况

  我们小组在新成立后,已经完成的书有:《风声鹤唳》、《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魅力英文7:聆听花开的声音》、《新编十万个为什么:你不可不知的文学典故》、《本草纲目中的女子养颜经》三分之一部分。其中:《风声鹤唳》是l负责的,送到社里审稿两次,在内容上,关于“姊姊”与“姐姐”的整体替换上出现了修改建议分歧,已做适当解释,有所依据;排版上,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问题,已做修正。

  《本草纲目中的女子养颜经》的封面文字和三分之一的文字部分是l负责的,基本没有问题。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c负责的,文字部分基本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找图和图说方面存在的问题多一些,用了很长时间,现在已经基本能理解图说的大致模板。

  《聆听花开的声音》是r负责的,在开始时的书名和提纲的确定上,花费的精力多些,在完成时间上给予肯定,但是由于很多细节问题没有统一替换,后期校对纸稿工程,用了较长时间。

  《文学典故》一书的电子稿部分是已经离开的j负责的,后来的q接手负责找图、图说。纸稿先后进行了三次校对。第一次校对q负责;第二次校对l负责;第三次校对q、l共同负责。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文字部分和找图的思路都没有打开,图说样式不统一,很多文字和图说在纸稿二次校对时做了大幅度的修改。

  正在进行中的书有:

  l《啼笑皆非》文字部分已经修改完毕,等待书号、封面、扉页,即可出片;《听刘墉讲为人处世》,等待排版;新接手《衣衫褴褛的迪克》改版权。

  q《岳飞传》,排版结束,等待校对纸稿;由其负责的另一本书《本草纲目使用手册》样稿已经出炉,已经大致看过,提出修改建议,基本可以开始正文的完善。

  r《风险博弈》,第三遍修改文字,尝试改换新的大纲,重新整合。

  c《听朱光潜讲美学》,整体基本完成,正文部分文字要做美化,附录和前言正在做。

  二、遇到的问题和想法

  虽然每天做的工作大同小异,但是总会有千奇百怪的问题跑出来打断你的思路,让你每次不得不放下手头的任务去解决,等在回过神来的时候,什么思路、灵感、想法都没有了,一切都要重新来。

  1、关于选题

  做一个好的选题是一本书成功的关键,也是每一名编辑的目标,这样不仅做起来轻松些,也会有较好的市场。一般来说,我主要通过图书网站和新闻、报纸、杂志来探寻选题的灵感,但是总觉得不够好,没有抓到精髓,做出来的选题要不俗到不行,要不就脱离实际。

  我们组的成员大多对选题的认识程度也不够,不清楚好选题该是怎样挖掘出来的,屡次强调后的结果只有两个:一个就是没有选题,一个就是滥竽充数。导致做出来的书,既难做,又难卖。

  在选题筛选上,为了照顾每一位老师的情绪,没有精挑细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走入一个量大于质的误区。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加强大家对选题的重视意识,做好选题的沟通工作,精中选精,也希望能公司也能给予相关的培训。

  2、关于工作流程和效率

  一本书从无到有,是个很奇妙的过程,不奇妙的是这个的过程也是有规律可循的。现在每一本书的流程都要靠组长统筹,与各个部门沟通,必要时还要加班。但由于我们组也是新成立的,经验尚且不足,经常是不按照顺序出牌,有时候还有遗漏疏忽的地方,加上如果每一次都要组长这样提醒,不仅影响个人的工作效率,也不利于下面编辑与其它部门老师的沟通,给人感觉每次讲解就像是在做无用功。

  可不可以给每位编辑一份本公司图书制作的详细流程,这样大家每一步该做什么,下一步该做什么,每一步跟谁交涉、对谁负责都一目了然,便于对整体时间的大致的把握,起到鞭策、催促作用,同时有利于力高工作效率,增强紧迫感。

  每次做书都尝试不同的方法来整合资料,希望能找到最优的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完成任务,但是每次都会陷入瓶颈,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多与有经验的同事分享提高工作效率的经验,也给后来的同时起到榜样教育作用。

  3、关于征订单和宣传活动

  征订单和新书宣传活动,都是一个公司的门面,因为他们直接对外。所以每次做征订单的时候都很紧张,要从好多网站查找资料,做到一份既详细又有特点的征订单。而实际上征订单的某些信息应该是营销部来完成的,我们只负责提供相关文字就好,但是现在把营销的工作全都做了,每天除了手头工作还要兼顾封面、排版、流程。营销部门形同虚设,几乎不起什么作用。只要我们一个数据没写上,就不要我们的征订单,而且语言毫不客气,等数据凑齐了,又说我们给晚了,影响征订。更常出现的情况是,我们的征订单发了好多遍,最后还说我们没给,所有的责任全在我们这边。

  如果一个营销编辑不通,那么他怎么来宣传、推荐这本书?同时,在最近的两次新书发布会上,营销编辑只负责在门口给媒体签到,连基本的录音、照相、会议记录都没有专人负责,所有的事情都依靠编辑来完成,完全丧失了一个宣传部门应有的作用。

  4、关于要不要给建议

  我们组是新成立的,从人到电脑都是新的,新人新气象,想带动一下编辑部以往沉闷的空气流动起来。所以在开始的时候,我个人十分尊重各位老师的想法,想让他们用自己的所学、所知、所感来做新的书。这是一种不同于老编已经固定思维模式的书,是一种“手快于眼睛”走在前面的书。

  但是经过几个月的考察来看,这种想法似乎是过于理想化了、行不通。因为不仅没有新的开拓,连老编的“经验之谈”都被其认为是没用的个人想法。这个时候已经由“教不教”的问题,转到了“听不听”的问题,问题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就不知道怎么努力了。

  5、关于培训和拓展训练

  因为做编辑是一种脑力活动,长时间的做书,常常有一种脑子被掏空的感觉,平时会注意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获得一些填充,但是得不到系统的规划培训,个人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去业余组织学习,所以有时候感觉很迷茫、压力很大。

  我们组的同事也有相关的情况:尽管工作很努力,但是工作常常得不到肯定,感觉没有很大的积极性和动力,时常怀疑自己……

  三、总结工作特点及日后努力方向

  c老师在工作中,很谦虚,能够多与同事交流,汲取相关经验,但是做东西,有些慢,忽略了时间的观念,讲过的东西,总是重复问起。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勤督促她提高工作效率。

  r老师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希望做一本好书,但是轻易不采纳别人的建议,思路总是打不开;遇到问题不愿意思考,总是寄托希望别人来帮忙解决,在以后的工作中,会督促其工作状态的调整。

  q老师对待工作很认真,对于别人的建议,肯于吸收和消化,但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等下一步骤做好了,才提出来,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主动督促询问,争取不重复做无用功。

  综上,是这段时间对工作完成情况的一些总结和感悟,很多问题思考得还不是很成熟。在以后的工作中,做稿子方面,会侧重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注意多和有经验的同事沟通,多与新来的同事学习;组织管理方面,会侧重于大方向的指引,而不是细节的考虑,及时统计工作量,及时汇报工作完成情况,遇到问题及时沟通,不仅做到主动,还要做到创造性主动。把握好工作中言语的力度和尺度,争取组中的每一位编辑都能早日成熟起来,独当一面。

  新闻工作者的年终总结3

  我于20XX年9月13日在报社开始工作,从来报社的第一天起,我就积极努力地尝试融入这个团队里面,不知不觉已经2个月了,现将这2个月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工作范围:

  制作手机报的新闻早读,更新网站新闻,参加协助网站举办的活动。

  2、工作表现:

  手机报的制作经过1个月整的独立制作,制作质量总体来说是不断在改善,在提升,但在水准的保持上,偶有偏差,会有时好时坏的反复。从9月中下旬的学习、摸索,到国庆后的独立制作,一份份手机报就是我的成绩单,从不及格到及格。从12点手忙脚乱地交稿,到可以基本做到11点半前交稿。从接过编委、校对满是“涂鸦”的稿子到只有少量的更正。一切一切都印证着我工作上的变化。

  3、工作上的不足之处:

  1)对于手机报的新闻摘取上存在偏差,思维上有个“框框”略微死板,在处理新闻的时候有些放不开。幸好在带教编辑的教育和鼓励下,我得到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吸取到很多前人总结出来的教训。我相信,这个问题很快将有很大的改善。

  2)对于专业知识的认识上还有上升的空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积极和同事交流,加强和同事的互动。不断增进自己的工作能力,多和同事交流工作上的技巧,交换工作上所碰到的问题,力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3)对于东莞的了解略有不足,虽然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从报纸,网站,以及各方面的途径对东莞有了全新的认识,但对于有些方面还是需要尽快加强。只有对这个地方了解了,才能更好地作出好的本地新闻。

  4、工作感受:

  就总体的工作感受来说,这里的工作环境令人相当满意。首先是领导的关爱以及工作条件在不断改善给了我工作的动力;其次是同事间亲如一家的氛围,和相互之间的友情关怀以及协作互助给了我工作的舒畅感和踏实感;第三就是目前正在营造形成我们报社特有的文化氛围给了我工作的信心。

  5、短短2个月,看到报社蓬勃地发展,不禁想起曾社长对我们新员工说的一句话“这里是一个能学到东西、能让你成长的地方。这里是一个办实事、在上升的平台”。

  我现在开始对这句话有了新一层的认识,这不是一句客套话,不单是一句激励话,它是一句大实话。我也更加迫切的希望以一名正式员工的身份在这里工作,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在这2个月的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有一个和谐、共进的团队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个积极向上、大气磅礴的领导团队是员工前进的动力。报社给了我这样一个发挥的舞台,我就要珍惜这次机会,为报社的发展竭尽全力。在此我提出转正申请,希望自己能成为报社的正式员工,恳请领导予以批准。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新闻工作者的年终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92128.html
推荐专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