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社区工作实际,针对不同需求层次的科普工作对象,努力创新,务求实效,广泛开展典型性、新颖性、多形式多渠道的科普活动。接下来小编搜集了科普活动进社区策划书,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篇一:科普活动进社区策划书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河南省20xx-20xx年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纲要》,全面提高我办事处辖区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力推进科技事业的发展,根据金政文[20xx]10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办事处实际,特制定东风路街道办事处科普进社区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XX同志“关于努力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普及科技知识”的重要指示,以“让科技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创建科学文明社区”为主题,以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技知识,反对愚昧、迷信,增强公众明辩伪科学和反科学的能力,全面提高干部、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为目标,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本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决定成立东风路街道办事处科普进社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我办事处科普进社区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各社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并由主要领导负责此项工作,形成社区科普工作有领导抓、有专人管、有活动载体、有广大居民群众参与的“四有格局”,保证社区科普工作的全面落实。
三、实施阶段
我办事处按照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以“科技进社区”、“科技进学校”、“科技进军营”、“科技进机关”为手段,充分利用辖区专家、学者、大学生、科研单位或有特长的居民,建立一支科普活动队伍或“科普自愿者”队伍,围绕群众比较关心的科技知识、卫生知识、生活知识、法律知识、科技动态和国家政策等知识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讲座、科普图片展、科技演讲、文艺宣传等活动,营造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使科普进社区,进校院、进家庭、入人心。同时,我办事处将选择一至两个硬件设施好,有一定科技资源优势,居民素质相对较高的社区作为科普进社区的试点,以点代面,全面推广。并在该社区建立一个10—20米长的科普画廊、科普专栏,定期更换宣传内容,形成社区科普活动的固定宣传阵地。
四、检查验收、巩固提高阶段
在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届时我办事处将组织力量,对各社区的科普进社区活动进行检查验收,迎接区里检查。并将科普进社区活动与社区教育相结合,增强社区科普的针对性;与社区文化相结合,增强社区科普的趣味性;与社区环境相结合增强社区科普的实用性。在三结合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工作,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意识,显示科技工作旺盛的生命力。形成科普精品社区,在全辖区营造浓厚的科普氛围。
篇二:科普活动进社区策划书为促进我市三个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科普进社区”活动的深入开展,全面提高我市城区居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根据市文明办通知要求,结合科协工作实际,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广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向公众传播科技知识、宣传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开展丰富多采、形式多样的科学普及教育活动,宣传科学生活观念,普及科学生活知识,引导社区居民增强科学意识和鉴别能力,破除愚昧思想和落后习俗,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质量,让科学思想在社区广泛传播,科学思想在群众心中深深扎根,努力在城市社区形成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促进城市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
按照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总体要求,通过开展群众性社会化的科普宣传、科普讲座、科普报告、科技咨询等科技活动,把科普工作与创建文明社区,争当文明市民等活动有机结合,使全体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以及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判断和处理各种事务能力,使我市广大干部群众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意识和学习科技、运用科技的能力有明显增强,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建立科学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提高文明程度和精神生活质量,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
三、活动方式及内容
(一)科普大篷车进社区。继续发挥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作用,经常深入社区举办“科普大篷车进社区巡展活动”。要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通过发放科普资料,摆放科普展板,设立咨询台等方式,向居民宣传科普知识。年内争取深入30—50个社区。
(二)科普宣传栏建设。继续发挥城区现有科普宣传栏作用,做到管理规范,更新及时。会同市文明办、市房管中心在城市社区再新建一批高规格的科普宣传栏,拓展科普宣传范围。科普宣传栏要重点宣传普及国家的方针政策、时事要闻以及科学、文明、健康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宣传内容每年至少更换4期,做到常换常新。
(三)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要充分调动市科协登记备案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在市科协的指导下广泛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为平台,组织各类宣传活动,让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渗透到城区的每个家庭。
(四)科普大篷车电视科普栏目。继续会同市电视台、中国科协声像中心联合播出《科普大篷车》电视科普栏目,每周一期,每期30分钟,分城市和农村版两块内容。同时加大重播次数,方便更多居民观看学习。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部室(单位)要将其作为城区科普工作的重点,明确任务、加强领导、狠抓落实;要成立“科教进社区”活动办公室,负责“科教进社区”活动的组织指导和督促检查工作,办公室设市科协普及部。
(二)建立健全制度。要建立健全科普宣传栏的建设标准及其开放、维护、管理制度;科普志愿者的培养、发展、登记、管理及开展活动的组织制度;科协提供资料、提供信息、提供多方面服务的工作制度和“科普进社区”工作实施过程中的考核、表彰、奖励制度等。以城区为单位,统一标准,完善制度,规范工作行为。要把“科普进社区”工作纳入创建科普示范城区、科普示范社区的工作计划,将其实施情况作为创建工作最主要的考核指标。
(三)加强新闻宣传工作。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对“科教进社区”活动及时进行宣传报道,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要加强与市直有关部门和全市各社区的联系和协调,形成合力,推动“科教进社区”活动全面深入发展。
篇三:科普活动进社区策划书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工作方针,努力实现区委、区政府“全民创业兴天心,各项工作争一流”的总体工作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推动区域产业、技术跨越式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和科技竞争力,帮助扶持科技企业发展,提升社会服务职能,促进民生改善、创业富民、造福天心。
二、目标任务
立足社区工作实际,以“地质科普”为主题,针对不同需求层次的科普工作对象,努力创新,务求实效,广泛开展典型性、新颖性、多形式多渠道的科普活动。让社区居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科学理念,掌握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意识和鉴别能力,破除愚昧思想和落后习俗,提高创业致富的本领,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社区居民形成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促进社区经济、社区文化的发展,促进文明社区、生态社区、和谐社区建设,促进社区三个文明的和谐发展,以科技发展为动力,推进“两型”社会的稳步建设。
三、组织领导
社区科普工作是社区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科普领导小组负责社区科普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制定社区科普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推动社区深入开展这项工作。社区要把社区科普工作列入社区的议事日程,由社区书记主任王伟同志为组长的社区科普活动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社区科普专题工作会议;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区科普工作制度,详细规定科普工作的内容和量化指标,建立健全活动机制,做到级级有人主抓、层层有人负责,确保社区科普工作落到实处。
四、活动策划
1、开展以“学科学知识、讲健康生活、比文明进步、创示范社区”等各种主题鲜明的科普活动。科技、教育、民政、文化、体育、卫生、环保、司法等系统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组织各种形式的科普小分队(如科技、教育、文娱、体育、普法、医疗保健等科普小分队等),定期深入社区开展各类社区科普建设服务活动,倡导科学生活理念和科学生活方式,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改善社区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公众科技文化素质,让科普进入千家万户
2、做好再就业培训工作。为更好地落实国家有关再就业政策精神,各县区城市社区科普活动领导小组要结合各街道、社区统计的本辖区内再就业人数、需要的技术种类等实际情况,组织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街道等行政部门共同举办好各种特色技术技能培训班,切实提高劳动者技术水平,增强劳动者再就业的本领。
3、做好全市青少年科普工作。科协组织系统、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学校要加大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素质教育,扩大科普活动内容,开展好青少年特色主题科普活动,创建科普活动场所;各学校要重点开展好青少年科学知识讲座、科技培训、科普展览、心理健康咨询等主题明确、内容新颖的校园科普活动,增强学生科技意识,拓宽科技视野,全面提高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
4、围绕科普活动日、世界环境保护日、世界勤俭日等科普日开展主题明确的大型特色科普活动。组织好主题明确、时间集中、动员面广、群众参与性强的大型特色科普活动。活动前要精心组织制定活动方案,活动中要加强协调注重实效,活动后要及时总结逐级上报,根据社区特点和发展形势,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设计活动主题,每月举办一次科普讲座、科普咨询、文艺演出、科普影视播放等科普宣传活动。
新的一年里,我们把社区的科普工作搞得更加有声有色,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科普工作中来,形成人人学科学、信科学的新局面。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