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x“六个城市”建设,切实发挥市场监管助力发展、保障安全、服务民生的工作职能,保持奋进者姿态,激发创造性张力,强化抓落实能力,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勇争一流,努力打造“六个示范”,为x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建设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市作出积极贡献。
一、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激发创新活力
1.强化知识产权前瞻布局。围绕x“xxx”先进产业集群,完善知识产权赋能产业机制,实施专利导航工程,优化关键技术领域知识产权布局,培育专利导航项目xx个以上、高价值专利组合xx个以上,建设xx个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力争万人高价值专利拥有量等知识产权关键性量化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2.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建设,深化知识产权金融创新,积极探索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开展“专利+商标”混合质押,年质押融资金额超xxx亿。协同推进知识产权和标准化两大战略,建设x省专利融入标准试点城市,在椒江、玉环开展专利与技术标准融合试点。组建产业技术标准创新联盟x个以上,争取组建长三角产业技术标准创新联盟x个以上,打造一批专利标准融合发展优势企业,认定专利标准融合发展示范企业x家以上。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地理标志品牌和区域公共品牌。
3.构筑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强化专利行政裁决、行政调解和驰名商标保护。加强与x市中院对接合作,形成司法行政知识产权保护合力。大力推动县(市、区)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构建“一体化、多层级、全覆盖”的知识产权维权网络体系,打造县域知识产权保护x经验。
4.推进知识产权示范创建。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协同推进椒江、温岭、玉环、天台等地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和示范县(区)。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产业化模式,争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加大知识产权强企培育力度,打造一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争创中国专利奖。
5.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聚焦知识产权“跑一地”“一件事”改革,加快推进“一港九站”建设,实施知识产权品牌服务机构培育计划,争创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构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x市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
二、大力提升质量品牌,赋能先进制造
1.深化质量提升行动。抓好市级电线电缆产业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加快推动县级特色产业的质量提升。争创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推动“品字标”扩面提质,新增“品字标”企业xx家。持续推进省政府质量奖创建,争创x家x省政府质量奖或管理创新奖单位,全力提高品牌企业和实施“x制造”标准企业销售占比。
2.实施标准创新提档。推动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深入开展对标达标提升行动,争取各项指标保持全国领先。构建完善高质量标准体系,制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新增“x制造”标准xx项以上,树立一批企业标准“领跑者”,争创第二批国家级消费品标准化试点。探索民营经济领域标准化工作有效推进机制,开展企业标准总监试点。
3.夯实技术基础设施。推进检验检测技术机构布局及建设,争取获批黄岩塑料模具及制品国家质检中心和国家无人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争取新建设x个省级质检中心;新获取一批关键检验检测资质;在各县(市、区)新建一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深化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与“浙里检”平台的互联互通,提升服务效能。提供高质量认证供给,在更多行业、更多企业推广“x制造”一次认证、多机构发证的认证模式。
4.加大服务企业力度。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聚焦医药产业,深化“四个一”精准服务机制,用好数字检验远程视频,加快医药创新和审评柔性服务站建设,全力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持续保持全国领先。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谋划召开中国医药产业发展与监管(x)论坛,进一步拓展技术项目合作领域和合作对象。
三、着力构建市场体系,优化营商环境
1.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证照分离”改革x.x版迭代升级,实现“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推动告知承诺增幅xx%以上。完成“证照分离”协同平台建设,贯通注册登记、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行政处罚各节点数据。完善部门协同机制,推动相关部门审批系统升级,实现数据精准推送,提升告知承诺网办率。建立标准化企业开办、注销体系,持续完善企业注销“一网服务”平台功能。开展药械经营审批“一件事”改革试点,探索药械经营综合许可模式,实现“一窗受理、一套材料、一并审查、一次勘验、多证同发”。
2.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启动第三轮“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新增小微企业x.x万家。发挥“小微办”牵头职能,提供全链条线上一站式服务,实现一网归集、精准匹配、定向推送惠企政策。搭建全省小微企业云平台x版块,强化数字赋能应用,抓好指数监测、精准培育和融资破难工作。全面深化小微企业信用评级和信用融资工作,争取打造全国样板。持续推进电子商务、网络直播和专业市场党建升级工程,努力打造省市级党建创新示范点。
3.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开展平台经济领域竞争环境专项治理行动,加大对“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直播营销”等行为的监管力度。制定相关行业《经营者竞争合规指南》,持续开展反垄断与企业合规经营辅导。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提高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清理排除、限制市场竞争的政策措施。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严厉打击侵犯商业秘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强化市场价格监管,深入推进涉企收费专项治理,持续开展教育、医疗、房地产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加大打击传销工作力度,进一步规范直销企业经营活动。开展合同格式条款自我公开声明试点,进一步规范企业合同管理。
四、持续创新安全监管,融入社会治理
1.推动社会共治。压实食品药品安全党政责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协调和考核机制,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实施乡镇(街道)食安办分类管理,按照“依标管理、创新引领、典型示范”原则创建星级食安办,提升基层食安办和全科网格员协管能力,着力打通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全面拓展公众参与监督途径,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落实举报奖励制度。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人大政协参与安全监督工作,优化参与机制,提升监督效能。
2.创新数字智治。推进食品安全全链条改革,推广“浙食链”应用,开展“数字农批”系统建设,在农产品批发领域建设电子化追溯体系。深化“物防智控”应用场景建设,推进x省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数字化协同应用系统的应用推广和迭代升级,实现食品安全数字化监管。探索研发药品生产质量“黑匣子”,深化药品“双码”智控系统,提升药品流通快速追溯,“实现药师在岗考勤”,对药品生产流通质量实施精准化监管。深化网销化妆品监测,实现数据全省共享。开展互联网医疗器械交易整体智治试点,建设医疗器械网络交易在线监督平台。建设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处置系统,全面提升质量风险问题处置能力。开展全省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创新利用试点,构建网络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发展态势感知体系,实现网络精准监管。
3.实施分类监管。统筹信用监管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科学运用风险分类结果,合理确定双随机抽查的范围、对象和频次,提高监督检查的靶向性、精准性。重点加强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系统等的应用实施,深化药品化妆品生产流通信用监管,探索信用监管和分类分级监管的长效机制。
4.加强风险防控。紧盯校园食品、农村聚餐、疫苗、防疫物资、网络产品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通过实施CCP行动计划等手段,加强风险防控。深化食品“抽检分离”改革工作,推进基层食品抽检能力规范化建设,提升不合格食品药品核查处置水平,处置完成率达到xxx%,x个月按时完成率达到xx%。推进食品药品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强化技术支撑。扎实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围绕重点时段、重点场所、重点单位和重点设备等要素,开展特种设备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积极探索电梯按需维保和检验检测改革。加强基本民生产品质量监管,深入组织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持续组织电线电缆、危化品等重点工业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
五、努力释放市场潜力,助力内外循环
1.推动市场改造升级。打造现代枢纽市场,推动温岭工量刃具、临海休闲用品等龙头市场提质升级,发挥引领产业、引导消费的核心枢纽作用,带动周边小微企业协同发展,扩大消费需求。推进第二批xx家市场“五化”提升,创新市场改造投资方式,推进椒江万济池菜场等市场改造提升,成为全省“五化”市场样板。出台农贸市场五年改造提升计划,扎实开展放心农贸市场创建,新增xx家以上,全市放心农贸市场覆盖率达xx%以上。
2.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深化放心消费城市建设。争创放心消费单位x.x万家,其中无理由退货单位xxxx家,放心工厂xxxx家,商圈xx个,培育长三角异地异店无理由退货承诺企业xx个。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持续深化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全年投诉店铺公示率提高到xx%以上,倒逼经营者主动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主体责任。
3.扩大开放能级。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强企业知识产权海外布局,力争PCT专利申请、马德里商标等指标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培育一批出口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构建知识产权涉外风险防控体系,开展国际知识产权预警分析,争取设立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x分中心。强化国际认证,新增“x制造”国际合作认证证书x张以上。深化标准国际化行动,创建x省标准国际化示范企业、试点企业、培育基地x个以上,积极开展“x制造”标准外文翻译工作,新增立项国家标准外文版计划x项以上。
六、全力提升执法效能,维护市场秩序
1.开展执法“亮剑”行动。以每季度的专项执法整治为主要载体,持续开展“亮剑”系列行动,以“零容忍”的态度,查处曝光一批典型案件,引导市场主体诚信守法,维护良好市场环境。聚焦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价格、民生计量、广告、网络市场、特种设备等各领域,在案件数量、质量和覆盖面上明显提升。深挖行业潜规则,查办一些区域性、源头性的案件。
2.深化综合执法改革。修订完善综合执法案件办理有关程序,落实日常监管与综合执法衔接工作机制,夯实制度基础。严格落实大要案报告报备、挂牌督办制度,加强案情分析研判和业务指导督导,做到全市“一盘棋”。加强与公安、海关等部门的协作,建立线索摸排、移送双向通道,健全跨部门统筹协调、信息共享、案情会商、联合执法等各项机制。强化政企互动,借助大型平台企业的数据资源,提高靶向打击准确率。
3.强化执法保障。引入xG科技作为重要支撑,融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执法办案区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实施执法“精兵强将”计划,通过队伍实战轮训、办案能手培养选拔、疑难问题研讨等多种形式,打造执法尖兵。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深化案件巡查工作机制,开展行政错案约谈,加大对复议诉讼纠错案件的监督力度。
七、深化基层站所建设,夯实基层基础
1.强化基层站所建设。统筹考虑管辖范围以及监管对象,科学合理设置基层站所。全市范围内推广设置基层执法办案区,力争在条件成熟的基层所开展全省“市场监管所数字化基础软件系统”试点,全面改善所容所貌。开展培优扶弱工程,实施“一所一品”创建,开展“温暖保障”工作和“基层建设提质”活动。完善市局领导班子基层工作联系机制,搭建好工作联系桥梁,增强市局对基层工作的服务指导。
2.提升基层干部能力。优化培训中心师资力量,完善教学内容,针对基层组织开展多元化分类培训,争取实现基层所长全员轮训。打造基层交流平台,开展“每周一案”直播等活动,深入探讨分析,实现在线交流,共同提升。组织业务技能比拼,以比促学,以赛促优,激发队伍的学习动力,提升业务水平。
3.关心关爱基层。主动对接总局、省局和市委组织部等部门,做好各类评选推荐工作,评先评优向基层一线倾斜。开展“十佳市场监管所”“十佳市场监管所长”等评选活动,通过选树先进典型,营造对标先进、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八、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增进民生福祉
1.抓好疫情防控。管好农贸市场、药店等重点场所,严格执行“七个一律”,做到测温、亮码、戴口罩。强化冷链物防,实施进口冷链食品“全受控、无遗漏”闭环管理,加强对集中监管仓的管理检查,扎实开展进口冷链食品“四个不得”专项整治,协同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加强对冷链运输车辆的管理,持续做好物品风险防控指数工作。加强对以销售产品和服务为目的的健康讲座、养生保健、体验式销售、产品推介和会议促销等聚集性活动的管控。严格抓好防疫产品、药械、疫苗等质量安全和价格市场秩序监管。
2.争创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发挥“双安双创”总载体和主抓手的作用,在省食品安全市、县创建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推动全市各地形成“双安双创”长效机制,同时总结创建经验,全力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推动全市食品安全整体水平、食品安全治理能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水平和群众满意度“四个明显提升”。
3.办好民生实事。在学校食堂、农村家宴放心厨房和社会大型餐饮单位建设智能阳光厨房,建设食品生产企业“阳光工厂”,提升重点区域智慧监管水平。扩大可追溯的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范围,探索食品全链条监管。积极实施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事故预防水平。着力巩固送药上山进岛服务点建设成果,继续推进xx小时“网订店送”药房扩面,建设民生药事服务站xx家。
九、推进模范机关创建,打造市监铁军
1.推进忠诚市监建设。深入实施“政治建局”战略,持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成果,引导全体干部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继续用好市场监管党校、培训学校、市监先锋讲坛等载体,搭建忠诚教育平台。推广应用先锋码智慧支部软件系统,全面强化党员先锋模范意识。
2.推进有为市监建设。强化专业能力,立足岗位需求,突出管用实用,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组织专业比武和岗位练兵等实战活动,推进药品检查员等专业化队伍建设。强化依法能力,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实施“法治立局”战略,全面推进“法治市监”示范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强化应变能力,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应对处置能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3.推进满意市监建设。深化“三服务”活动,以“最优环境”的标准推动服务迭代升级,以“整体智治”的理念推动服务效能提升,以“事要办成”的导向推动服务作风转变,以“争先创优”的姿态推动服务走在前列,打造“三服务”x.x版。
4.推进清廉市监建设。深化“清廉机关”建设,抓好经常性、专题性、干部任前等警示教育,让党员干部受警醒、知敬畏、明底线。强化作风建设,将常态化作风效能检查与重点时节专项检查相结合,提升工作效能。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深入推进内部政治巡察,进一步完善“xxxxx”巡察工作法,建立巡察工作长效机制。
5.推进活力市监建设。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契机,组织开展系列党建活动,增强党员先锋意识。强化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全市系统组织开展先锋支部和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评选,树立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突出文化建设,着力打造“合”文化、“家”文化、“暖”文化,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