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精选好文 > 关于那些冬奥教给我们的事心得范文

关于那些冬奥教给我们的事心得范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22-02-26 12:16:09 | 移动端:关于那些冬奥教给我们的事心得范文
  奥运之火熄灭了,但是运动场内外,那些挑战极限、超越自我,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精彩故事,将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启迪。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那些冬奥教给我们的事心得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那些冬奥教给我们的事心得范文【一】

  2月20日,冬奥主火炬“大雪花”缓缓落下,燃烧了16天的奥运之火渐渐熄灭,为期16天的北京冬奥会落下帷幕。中国兑现承诺,为全世界献上了一场真正无与伦比的体育盛会。奥运之火熄灭了,但是运动场内外,那些挑战极限、超越自我,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精彩故事,将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启迪。

  从“别人家的孩子”谷爱凌身上学什么?

  两金一银,18岁的“天才少女”谷爱凌为自己的冬奥首秀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实际上,在摘金夺银之前,谷爱凌就因为各方面的出色表现成为北京冬奥会的顶流。

  世界冠军、学霸、时尚达人……这些标签或许都难以完整描述谷爱凌。谷爱凌的光环早就溢出了运动场,人们热议谷爱凌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很多家长坦言,谷爱凌的出现让自己的育儿焦虑翻倍了。一些家长或是自嘲或者自勉:“鸡娃”不如“鸡自己”。而在一些人看来,谷爱凌的成功复制不过来,她的成功属于精英阶层,是育儿天花板的存在,跟普通人没有什么关系。

  毫无疑问,谷爱凌的成长,建立在优越的家庭条件之上,而且是充分利用中美两国的优质教育资源,使其天赋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发。再加上对机遇的选择和把握,成就了今天的谷爱凌。这些优越条件,显然是大多数人所难以企及的,从这个意义来讲,制造下一个“完美小孩”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谷爱凌的成长之路,也揭示出一些普遍的教育常识、成长规律,普通人并非只能羡慕,以至于徒增育儿焦虑。从谷爱凌的身上,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很多可供借鉴的东西。

  比如,尊重兴趣。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谷爱凌从三岁开始就走上滑雪场,固然因为她的妈妈就是滑雪教练,带给了她接触冰雪运动的机会,但一路走来,归根结底还是热爱。“我不是为了拿奥运奖牌而滑雪,也不是为了考上斯坦福而学习,我这么做是因为我喜欢,顺便赢几场,而赢又让我更喜欢去做。”从滑雪中了解到自己的兴趣,并愿意承受风险和伤痛而选择坚持,从滑雪中享受更大的快乐。她发现了自己的兴趣,而母亲尊重她的兴趣,支持她的选择,而不是为她选择,更不是强迫她做什么,“尊重孩子的兴趣”无疑是这一教育模式的基础。

关于那些冬奥教给我们的事心得范文【二】

  2月8日,在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18岁少女谷爱凌夺冠。这也是中国冬奥历,雪上运动的首枚金牌。

  在决赛的最后一跳之前,谷爱凌排在第三,已经可以登上领奖台了。妈妈建议她做个左边的1440,确保拿到一块银牌。但她没有采纳妈妈的建议,而是跳出了目前世界难度的左转双周偏轴转体1620。这一跳,让谷爱凌反超泰丝·勒德,排名升至第一。相比坡面障碍技巧和U型池,大跳台并不是她的项,训练时间也是最短的。但她却敢于放手一搏,选择在最重要的时刻挑战自己的历史,做出了一个她从没公开做过的高难度动作:1620。

  谷爱凌的勇气并不仅仅来自于她过往的经验和实力,更多的是一种对未知无所畏惧的心态。在受邀为《纽约时报》撰文时,她在文末这样写道:"在恐惧面前,我永远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从这个18岁女孩的身上,我发现了克服恐惧的三种力量。

  范文参考网在两跳结束后,谷爱凌以182.25分掉到了第三位,落后法国和瑞士选手。这个时候,谷爱凌给妈妈打了个电话,妈妈让她做个左边的1440,这样就可以确保拿到一枚银牌。但是一枚银牌当然是不足够的,“所以我当时决定跳个左边的1620,妈妈就说:当然,这个主动权在你”。

  谷爱凌在此前的比赛中并没有完成过这个动作,但她却决定在最重要时候挑战自己的历史。“在那一秒我在想,如果我不赢的话,我也会对自己感到骄傲,但因为是在这么大的舞台上,我能给世界展示我的比赛精神,我就是想挑战自己。我不是想打败别人,我只是想做到的自己,我想让世界看到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正因为如此,谷爱凌还是向难度发起了挑战。

  回想那一刻,谷爱凌说自己并没有压力,而且没有去想压力,而是在想动作。谷爱凌在第三跳前换了音乐,她用音乐来给自己放松,让自己进入到比赛的状态。

  下滑、腾空、转体、落地,一切都在谷爱凌的掌控之中,她完成了一个她从未完成过的动作,实现了自己的突破,而最后的得分也没有辜负她的选择。谷爱凌激动地抱住了自己的脑袋:“哦,我的天啊!”

  谷爱凌一直将金牌视为自己的目标。“我一两个月前就把桌面设成了奥运金牌,这是我的梦想。”这一刻,谷爱凌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关于那些冬奥教给我们的事心得范文【三】

  拥有自信的力量,不畏惧人言自信,是一种自我肯定的力量。精神科医师水岛广子,曾把自我肯定比作"心灵的氧气",可见其重要性。缺乏自我肯定的人,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必然会慌慌张张找寻自身的缺点,企图通过外界对他的评价来确定自己。在这样的状态下,人会变得消极、退缩、烦恼不安。自我肯定程度高的人,总有一种"没关系,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安全感。

  谷爱凌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很多人会觉得,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容易养出内向、自卑的孩子。事实上,这不过是一部分人的偏见而已。一个人成功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他的家庭是单亲还是双亲。单亲家庭的谷爱凌,从姥姥那里学到了她勇猛的、好胜的天性,从母亲那里学到了判断力和职业道德。这些恰恰变成了她身上的闪光点,也促成了她的成功。

  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性。很多时候,这些独特性,恰恰就是我们的价值,也是我们自身的闪光点。自2019年谷爱凌正式代表中国对参赛至今,她在世界极限运动会、自由式滑雪世锦赛、世界杯美国斯廷博特站比赛、北京冬奥会等各项赛事中,夺得了一块又一块金牌。但也被贴上了各式各样的标签:"天才少女""斯坦福学霸""时尚界的新宠"……这些标签并没有让她产生思想包袱,她也从未把自己想成标签中的样子。在她看来,成长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活在别人给你的标签里,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而是做好自己,做自己所能做到的那个的自己。

  有人说,毁掉一个人最快的方式,就是给他贴标签。当别人给你贴上"孩子气"、"任性"、"不考虑别人感受"的标签时,你的特点就变成了缺点。缺乏自我肯定的人,会感到自卑,甚至真的变成一个有着孩子气、任性、不顾别人感受的人。而当别人给你贴上"天才"、"完美"、"学霸"的标签时,你的特点就消失了。缺乏自我肯定的人,会看不清自己,迷失在他人的期待中。

  但是,自我肯定度高的人,同样可以把"孩子气"、"任性"定义为"感知力敏锐"、"充满创造力"、"尊重自己";把"天才""完美"定义为"即使感到恐惧,也仍然因为热爱选择尝试"。自信的人,就是具备能够定义自我能力的人。撕掉那些别人给你的标签吧,谁也无权篡改你最宝贵的闪光点。别因为他人的话畏惧不前,相信自己,你的人生,只有自己能定义。

关于那些冬奥教给我们的事心得范文【四】

  2月8日,在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18岁少女谷爱凌夺冠。这也是中国冬奥历,雪上运动的首枚金牌。

  在决赛的最后一跳之前,谷爱凌排在第三,已经可以登上领奖台了。妈妈建议她做个左边的1440,确保拿到一块银牌。但她没有采纳妈妈的建议,而是跳出了目前世界难度的左转双周偏轴转体1620。这一跳,让谷爱凌反超泰丝·勒德,排名升至第一。相比坡面障碍技巧和U型池,大跳台并不是她的项,训练时间也是最短的。但她却敢于放手一搏,选择在最重要的时刻挑战自己的历史,做出了一个她从没公开做过的高难度动作:1620。

  谷爱凌的勇气并不仅仅来自于她过往的经验和实力,更多的是一种对未知无所畏惧的心态。在受邀为《纽约时报》撰文时,她在文末这样写道:"在恐惧面前,我永远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从这个18岁女孩的身上,我发现了克服恐惧的三种力量。

  在两跳结束后,谷爱凌以182.25分掉到了第三位,落后法国和瑞士选手。这个时候,谷爱凌给妈妈打了个电话,妈妈让她做个左边的1440,这样就可以确保拿到一枚银牌。但是一枚银牌当然是不足够的,“所以我当时决定跳个左边的1620,妈妈就说:当然,这个主动权在你”。

  谷爱凌在此前的比赛中并没有完成过这个动作,但她却决定在最重要时候挑战自己的历史。“在那一秒我在想,如果我不赢的话,我也会对自己感到骄傲,但因为是在这么大的舞台上,我能给世界展示我的比赛精神,我就是想挑战自己。我不是想打败别人,我只是想做到的自己,我想让世界看到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正因为如此,谷爱凌还是向难度发起了挑战。

  回想那一刻,谷爱凌说自己并没有压力,而且没有去想压力,而是在想动作。谷爱凌在第三跳前换了音乐,她用音乐来给自己放松,让自己进入到比赛的状态。

  下滑、腾空、转体、落地,一切都在谷爱凌的掌控之中,她完成了一个她从未完成过的动作,实现了自己的突破,而最后的得分也没有辜负她的选择。谷爱凌激动地抱住了自己的脑袋:“哦,我的天啊!”

  谷爱凌一直将金牌视为自己的目标。“我一两个月前就把桌面设成了奥运金牌,这是我的梦想。”这一刻,谷爱凌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关于那些冬奥教给我们的事心得范文【五】

  比赛一波三折,悬念迭起。

  冬奥赛场上,青春正当时,在北京冬奥会上,许许多多中国青年熠熠生辉。17岁的苏翊鸣,18岁的谷爱凌,24岁的金博洋……2月7日八点整,我坐在电视机前,翘首企盼着男子短道速滑1000米的比赛,心中有激动,更有不安……预赛,半决赛……比赛的进程很快,转眼就来到了决赛,经过一次次比赛,三位中国选手在决赛相见了。决赛的枪声响后,选手们迅速冲了出去,速度很快,这就是短道速滑的魅力所在吧!赛程过半的时候,有两位选手在弯道变线时出现了踢刀的现象,裁判紧急叫了暂停,进行重赛。

  1000米决赛召回后的第二赛,我看到武大靖体力不支,帮任子威卡住了位置,在武大靖和任子威并列时,我感觉他们进行了无声的交流,随后任子威加速前行,超过了武大靖和他身后的匈牙利选手,我仿佛还看到武大靖用手指碰了碰任子威的手,完成了一个鼓励的动作。“加油!”我都快跳起来了,只有两个字在脑中闪现。在期待中,任子威率先冲线,夺得了金牌!

  比赛的一波三折,心情的跌宕起伏,金牌的闪闪发光。我知道,这就是中国人的坚持,中国人的舍己为人,中国人的体育精神!短道速滑赛事过后,网友评论“你滑,我挡。只要金牌是中国的,我就不算输!”,歌词中写到“兄弟齐心协力拿奖杯!”,解说员也评价任子威“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好样的任子威!”……武大靖说:“只要我滑得够快,就可以不给裁判和对手任何机会,让裁判挑不出任何毛病!”这句话的背后,是日日夜夜训练时的汗水,是运动员的奉献精神,是大国的风度大国的尊严,武大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面对黑暗的方式,不是变坏,而是让自己变的更强!

  当走投无路,甚至那公平的天平也失衡时,唯一的办法就是先人一步远远甩掉对手,赢得干干净净!这次,武大靖没有夺金,但小将任子威夺下第一,因此“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短道速滑队!”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任何优秀的人都要靠勤奋自律才能成为非凡的人士。”于风雨之后生彩虹,于挫折之中绽芬芳,于逆境之下出佳绩,这正是现代奥运会赢得越来越多人支持的原因所在,魅力所在。

  鲜艳的中国红,飘扬到了最高处,这是中国儿女拼搏的结果。

关于那些冬奥教给我们的事心得范文【六】

  在2020年1月份举行的洛桑冬季青年奥运会上,中国选手谷爱凌获得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决赛冠军,这也是自2019年放弃美国国籍加入中国国籍、正式成为中国自由式滑雪选手以来,谷爱凌送给祖国最好的礼物。

  谷爱凌2003年出生于美国旧金山,父亲是美国人,母亲是中国人。第一次真正踩着滑雪板站在雪上是她3岁时,那是可以报名参加滑雪训练班的最低年龄,身为兼职滑雪教练的母亲成了谷爱凌最初的启蒙老师。小时候的谷爱凌滑雪进步神速,当其他小朋友还在为胆怯而哭泣时,她已经开始想着怎么在雪上玩出新花样了。

  长久以来,滑雪运动一直都是白种人的天下。但谷爱凌凭借实力,打破了这一传统。翻看谷爱凌的滑雪之路,瞬间就会理解什么叫“一路开挂”:9岁就拿到全美少年组滑雪冠军,15岁登上雪联年度积分榜前三,至今已拿到60多枚奖牌。作为国际雪联世界杯比赛顶尖选手,年纪最小而且是唯一一个在读高中生,谷爱凌的名气,在美国滑雪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获得这样的殊荣,谷爱凌不是纯靠勤学苦练,事实上,和很多一周训练5天甚至7天的选手不同,她每周只训练2天。每年雪季的周末,妈妈会来回开车8小时载着她前往雪场集中训练。在这种相对低强度的训练之下,她能够在同龄选手中脱颖而出,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关键是靠兴趣驱使下的高度专注。“我每次到雪场就会充分利用在雪上的每一分钟认真练习,钻研动作。一些选手总免不了想要偷懒休息,但我不会,我享受在雪上的每一秒。”

  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比起“天才”的头衔,谷爱凌更适合“全才”称号。除了滑雪,她还热衷于篮球、足球、橄榄球等球类运动。她喜欢跑步,是校长跑队的MVP,还曾参加过美国青年运动会越野跑项目。酷女孩爱玩的冲浪、攀岩、皮划艇、骑马,她也不在话下。甚至,小小年龄还是倒立、爬树高手。谷爱凌不仅爱运动,她的琴棋书画水平也让人惊叹。弹得了美妙的钢琴曲,练得了优雅的芭蕾、瑜伽,发表过全英文短篇科幻小说,热衷于校园音乐剧,是学校钦定的音乐剧女主角。

  谷爱凌的爸爸是哈佛高材生,妈妈从北大一路考进斯坦福大学,爷爷也是斯坦福的佼佼者。看起来比常人起点高的她,却比常人更自律更努力。虽然从3岁就开始学滑雪、13岁参加各类成人比赛,但谷爱凌一直没有放弃学习。在谷爱凌看来,学习同滑雪一样,是她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周末、节假日,当小伙伴还在睡懒觉、刷手机的时候,她总是在去参加训练的路上。妈妈开着车,她就坐在后面安心地看书。为了给第24届北京冬奥会留出充足的备战时间,谷爱凌将高中后两年的课程缩成一年读完,这就加大了其学业方面的压力。但她对此信心满满:“其实还好,把需要做的事情一个个列出来去做就好,我不认为这是实现不了的任务。”

  谷爱凌的母亲谷燕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尽管早已移民美国,但她特别重视对女儿的中文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因此,谷爱凌不仅中文流利,说起绕口令、背起古诗词也颇为地道。在母亲的熏陶下,谷爱凌对中国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感颇深。刚在旧金山入学时,谷爱凌还曾在学校调查问卷的族裔一栏中写下中国人。据母亲介绍,在女儿小时候带她回北京期间,有人赞叹“好漂亮的洋娃娃”,谷爱凌也会向他们解释称:“我不是洋娃娃,我和你们一样,也是中国人。”2019年6月,谷爱凌通过个人社交媒体宣布自己正式转为中国国籍,并发文“中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谷爱凌报到”,梦想作为中国选手参加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

  阳光、坚定、优雅、美丽、青春洋溢的脸上写满了自信和张扬的魅力,气定神闲的姿态和超越年龄的淡定,让她从骨子里散发着无可抵挡的迷人光芒。谷爱凌,期待你在冬奥会的赛场上,为祖国的荣誉而战!

关于那些冬奥教给我们的事心得范文【七】

  闭幕式伊始,12辆晶莹剔透的冰鞋车在孩子们的簇拥下被推入“鸟巢”。参照中国民间虎头鞋的造型,12辆车子仿若十二生肖冰鞋,在短短2分钟内,以车轮“痕迹”组成了象征吉祥团结、美美与共的“中国结”形状。

  在“中国结”的映衬下,各代表团运动员入场,谷爱凌开心到蹦蹦跳跳,徐梦桃坐在高亭宇的肩膀上,成为全场“最高”的旗手……全场观众用掌声和欢呼声,向体育健儿们表达热烈的祝贺和由衷的敬意,“鸟巢”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现场大屏幕播放短片《2022,有我!》,再现了运动员们奋勇拼搏、激情飞扬的精彩瞬间。

  在此前接受采访时,冬奥会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表示,运动员将成为闭幕式万众瞩目的焦点,“这是他们经过辛苦训练和赛场拼搏后的欢庆聚会”。

  正是这些来自全世界的运动健儿,共同绘就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逐梦画卷。

  “要做到自己最好”,谷爱凌在一次次凌空飞跃中创造佳绩;“站在雪板上就是最开心的时候”,苏翊鸣用高难度动作刷新单板滑雪的历史;“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努力”,徐梦桃历经四届冬奥会终于如愿登顶;“全力以赴,放手一搏”,齐广璞技压群雄夺得金牌;“没有人能动摇我”,荷兰选手伊雷妮·斯豪滕化压力为动力两破奥运纪录;“拼搏的心永远年轻”,49岁的德国运动员克劳迪娅·佩希施泰因第八次征战冬奥……

  冬奥会花滑男子单人滑比赛结束,中国选手金博洋和日本选手羽生结弦在休息区合体“比心”;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后,获得金牌的谷爱凌安慰哭着的对手;在徐梦桃确定赢得金牌后,竞争对手考德威尔立刻冲上去与激动的徐梦桃紧紧相拥,祝贺她在自己家乡赢得了奥运冠军……

  几乎每个小项的奥运纪录都在北京冬奥会被改写,无数感人瞬间被定格。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在拼搏竞争中友爱互助,在共同挑战极限中一次次刷新冰雪纪录,生动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

  欢聚与团结,不仅在场内。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在2月1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国际奥委会的社交媒体账号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的浏览量达到27亿人次,明星运动员的社交媒体账号的评论量达到10亿条。北京冬奥会吸引了中国观众前所未有的关注,在电视媒体上吸引了6亿观众观看,以及有至少一百万新的年轻人通过各种数字平台来关注赛事。运动员们将带着“双奥之城”的祝福,迈向新的开始,一起向未来。

关于那些冬奥教给我们的事心得范文【八】

  点亮我,温暖你。

  冬奥会闭幕式现场特意播放了志愿者短片,一张张志愿者真诚的笑脸在大屏幕上不断呈现,向1.8万名赛会志愿者和众多城市志愿者表达了敬意。

  6位志愿者代表站到了“鸟巢”的中央,聚光灯下,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运动员委员会新当选委员向志愿者代表赠送了红灯笼,代表全体运动员向志愿者表示感谢。

  “志愿者,谢谢你们。”在致辞中,巴赫特意用中文表达了对志愿者的感谢。

  从赛事保障、闭环管理,到疫情防控、衣食住行,在北京冬奥会的各类保障工作中,都有志愿者的身影,他们以细致入微的工作,赢得了各国运动员和国际社会的赞许。每一位志愿者都是这个冬天温暖的雪花,他们把自己的志愿汇聚成一道光,照亮这个世界。

  北京2008年奥运会,中国为奥运历史创造了“向志愿者致敬”这一环节,并从此成为奥运会闭幕式上的传统。这一历史背景,为北京冬奥会的闭幕式“向志愿者致敬”赋予了更浓的情感和特殊的色彩。

  “从2008年到2022年这十几年间,志愿的精神不断深入人心,志愿的服务也融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严家蓉在2月1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奥运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和区域更好发展,还有这些润物细无声的志愿风尚和社会文明。这是冬奥会留给我们的无形遗产,它孕育着奥林匹克的希望和未来。

  在表演环节,北京冬奥会闭幕式的演员大都是大中小学的学生和普通市民,他们有自己的学业和工作,利用业余时间排练和参加冬奥会闭幕式的演出。

  北京市史家小学金帆合唱团和金帆舞蹈团的52名学生,在此次演出中担任5个环节的重要角色,提着雪花花灯点亮“鸟巢”中央的“冬”字会徽的就是这些孩子。“这个环节,孩子们练得最辛苦、排练时间最长。”史家小学金帆合唱团团长李娜说,在4名老师的带领下,合唱团的学生进行了长达120多天的排练。一开始,孩子们在台上有点放不开,老师们没想到的是,孩子们私下给自己“开小灶”:每天对着镜子做动作、咬筷子练微笑……渐渐地,孩子们的动作更自然了,还有学生被导演称赞为“微笑标兵”。

  “偌大的舞台我只是一个小小的点,但我下决心要把这个点做到最好。”有的孩子在感言中写道。

  北京冬奥会,赛场内外许许多多的人为冬奥付出、努力、感慨、感动……2022年的冬奥,因“我们”而动人!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那些冬奥教给我们的事心得范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news/15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