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精选好文 > 学生个人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心得参考例文

学生个人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心得参考例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22-04-10 10:58:53 | 移动端:学生个人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心得参考例文
  “动态清零”是现阶段基于我国当前疫情形势的最佳选择,力争在短时间内做到“动态清零”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疫情防控策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学生个人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心得参考例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个人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心得参考例文【一】

  推广“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监测模式,不断提高“早发现”能力;紧盯传播链条,及时进行流调溯源;精准实施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分类管理措施……近期,全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各地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与病毒赛跑,跑得越快,就越能掌握战“疫”主动权。目前主要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传播速度快、隐性感染和轻症病例比例高等特点,无症状和轻症感染者较多,导致发现和防控疫情工作更加困难。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动态清零”的精髓,一是快速,二是精准。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础,发现一起就扑灭一起,既能减少疫情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又能最大限度地平衡社会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是“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的必然要求,是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有力体现。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医疗卫生条件存在差异,疫苗接种在不同人群之间存在不平衡性,同时老年人口基数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动态清零”是现阶段基于我国当前疫情形势的最佳选择,力争在短时间内做到“动态清零”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疫情防控策略。保持战略定力,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从严从实开展防控工作,我们必能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

  近期,全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各地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目前主要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传播速度快、隐性感染和轻症病例比例高等特点,无症状和轻症感染者较多,导致发现和防控疫情工作更加困难。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

  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是“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的必然要求,是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有力体现。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医疗卫生条件存在差异,疫苗接种在不同人群之间存在不平衡性,同时老年人口基数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动态清零”是现阶段基于我国当前疫情形势的最佳选择,力争在短时间内做到“动态清零”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疫情防控策略。我们必能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

学生个人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心得参考例文【二】

  近期,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已先后波及多个省份,疫情形势严峻复杂,防控压力持续增大。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定信心、保持耐心、更为细心,落实落细各项防控举措,从严从紧从快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严密防线,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wWw.BsMz.nEt 转载请注明 )。

  坚定信心,不必惊慌失措。对近期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应该高度重视,但不必惊慌失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打响了抗疫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以最快的速度有效控制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积累了丰富的抗疫经验。针对疫情形势变化,我们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健全常态化防控机制,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恐惧就是恐惧本身”,对于抗疫我们一定要坚定必胜信心,坦然面对、积极应对,凝聚各方强大合力,从容有序采取精准措施,万万不可乱了方寸和阵脚。

  保持耐心,不能厌战懈怠。“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目前境外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不少国家病例数呈现快速反弹趋势。当前传播的毒株主要是德尔塔变异株,具有载毒量大、传播速度快、体内复制快、转阴时间长等特点,加之当下正值暑期,人员外出流动增多,疫情传播风险进一步增大,任何一个薄弱环节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我们必须坚持慎终如始,时刻保持耐心,提高对疫情的警惕性,切实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做好较长时间“打硬仗”的思想和工作准备,紧盯关键环节、重点领域落实防控措施,做到环环相扣、一丝不苟、久久为功。

  更为细心,不可疏忽大意。面对日益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必须落实落细防控举措,万万不可因疏忽大意给狡猾多变的病毒传播以任何可乘之机。各地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压紧压实“四方责任”,严格兜紧防控底线,全方位织密扎牢疫情防控安全防护网,继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严格进出京管理,做好“人物同防”“闭环管理”,确保疫情防控无死角、无盲区、无漏洞。各类公共场所要做到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完善应急预案,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加强通风、消毒、清洁卫生,将体温检测、人员出入管理、核验健康码等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个人要切实增强自我防护意识,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积极完成疫苗接种,人人争做抗疫战斗员,构筑强大免疫屏障。

  疫情就是命令,防疫没有假期。面对压力持续加大的疫情防控形势,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树牢底线思维、强化责任担当,真正严起来紧起来实起来,采取更加坚决、更加严格、更加有效的措施,举一反三、查找漏洞、扎紧篱笆,发扬“钉钉子精神”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尽快遏制住疫情扩散蔓延势头,确保战“疫”成果得到持续巩固。

学生个人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心得参考例文【三】

  近期,突如其来的“倒春寒”让我们再次站在了抗击疫情的紧要关头。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广大党员干部迅速响应党中央、上海市委号召,在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机关党组领导下,积极投身基层疫情防控第一线,将其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协助基层落实群防群治措施,共同构筑牢固的人民防线,努力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走在前、作表率,彰显人大机关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的责任与担当。

  沈鑫棋说:“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要有党员、干部的身影。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大家都没经验,但组织核酸检测刻不容缓,总得勇敢迈出关键的第一步,这就好比人大的创制性立法。在接下去的防疫志愿服务中,我们再听取民意、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就好比对已有法律法规的修改。”

  短短几天,都市阳光花园的志愿者队伍从最初的5人,迅速扩展到40多人。近几轮核酸检测,除了医护人员是外来的,其他岗位均由小区志愿者包了,有部分志愿者还“援外”到其他小区。

  这支志愿者队伍中,年龄最大的屈凤荣已70多岁,最小的张龙则是一位“00后”,中共党员占据了相当比例,夫妻档、母女档的家庭组合不在少数。此外,还有3位租户也主动加入,直言防疫不分业主与租户,志愿服务带来很强的归属感。

  张敏,首日就参加志愿服务的党员之一,她和先生顾建新连日来双双全身心投入,经常忙到下半夜。张敏在秘书组负责协调沟通、起草各类公告等事务;顾建新则在宣传组忙碌,3月26日,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和东方卫视两大平台,均在黄金时段播出了顾建新拍摄制作的视频《抗疫有我:勇敢的我们》。第一次集体上电视,让小区居民们颇为兴奋,信心和凝聚力高涨。

  张敏说,今年是自己入党第20个年头,“双报到”在家门口做志愿者,大大提升了党员归属感。再苦再累也一定会抗住顶住,只盼着能以自己的志愿服务换来百姓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当被问及夫妻俩都来做志愿者、家里怎么办,张敏只是淡淡地说:女儿大了,一个人在家可以自理。如果不是因为读初三即将中考,她也会来的。

  最初,志愿者们都穿着自己以前参加各类志愿活动的服装,五颜六色,大家笑言“杂牌军”。党员夫妇鞠文炜、王爱丽,马上联系了夫妻俩平时参加的一个公益志愿团队,第二天就送来30套志愿者服装,让队伍摇身一变成为“正规军”。

  “90后”姑娘杨依纯和“准00后”姑娘刘瑞青,都与妈妈搭档成为“上阵母女兵”的志愿者。在常规的志愿工作之余,两人各有特殊使命:身为幼儿园教师的刘瑞青,每当核酸检测现场有幼儿出现哭闹等情况,总能很快安抚宝宝的情绪。

  “海归”杨依纯是一位入党积极分子,她要负责帮助小区里的外籍人士操作健康云预约、翻译沟通等事务,深感在与疫情战斗、为居民服务的过程中,更好地锤炼了党性,也找到了未来努力的方向。

  在防疫志愿者的感染、带动下,小区的微信群规模和活跃度空前提升,原本陌生的邻居很快有了熟人,甚至亲人的感觉,很多人主动提供“增值”服务:70多岁的退休教师表示愿意义务辅导高中数学;三甲医院的医生提出愿意为邻居代为配药;得知有邻居家里出现食品、调料等临时性短缺时,多人表达愿意把自家的拿出来共享……

  在党员、干部志愿者身先士卒的带领下,都市阳光花园小区居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探索了核酸检测的“准自治”模式,让闵行区人大代表、颛桥兴银居委书记张珊红解了燃眉之急。张珊红所在的兴银居委会辖区内总共有3个小区、1.2万居民,这样她能有更多精力忙于另外2个居民区疫情防控的硬仗了。

学生个人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心得参考例文【四】

  中国内地昨日新增确诊病例数为46,其中45例为境外输入。首例境外输入病患向境内人士传染病例,打破了持续数日境内零增长的“好日子”。

  疫情发展一波三折,全球疫情急剧爆发,都让“零增长”被中断显得很正常。毕竟,对于新冠肺炎病毒的致病机理,直到目前全世界都还没有认识清楚。境外输入压力与日俱增、无症状感染者以及治愈者复阳病例,都成了疫情防控难点。

  这两天,某记者所写“我最难忘的一天”流传较广,该文称武汉多处出现新增以及复阳病例均被“瞒报”了,盖因政府要死守“零增长”。 今天,“武汉发布”对此逐一予以澄清。尽管是虚惊一场,但是普遍关注背后的焦虑却是真实的。会不会有些地方为了“零增长”、为了复工复产,甚至为了所谓“政治正确”,而瞒报疫情?这是全国人民十分关心的问题。

  百姓有疑虑可以理解,但应看到这样的事实:经过方方面面特别是医护人员艰苦卓绝的努力以及武汉人民“闷”家近2个月的代价,现存确诊病例从高峰时的5万多例减到3月21日的5143例。目前,当地医疗资源已经盈余,病人才会往高水平医院转移。当此之际,公然在病例数字上做手脚的可能性极小。一来,湖北曾严肃处理并立案调查咸宁缓报瞒报官员,有前车之鉴,谁敢铤而走险?二来,疫情风吹草动万众瞩目,想瞒也瞒不住,谁敢冒被钉在历史耻辱柱的风险?

  政府公信力的失去很容易,重建则艰辛而漫长。但是,再难,也要坚持公开透明,实事求是,如同新任湖北省委书记的明确要求:对已确诊病例不允许核减,已经核减的必须全部加回,对相关责任人要查清事实,严肃问责。

  只要不打折扣,实事求是,疑虑终将散去,信任终将重建。

  当前,疫情趋缓势头没有变。“零增长”是百姓期待,也是政府关切。而且越来越多的地方,也确实长时间保持了“零增长”。但“零增长”不能成为生产生活走向正常的最大心理障碍,更不能为了“零增长”就过度紧张,甚至瞒报缓报,消解群众安全感,影响复工复产大局。境内新增病例零星反复,符合疫情发展特点,各级政府要科学看待,绝不能在“零增长”问题上搞所谓“一票否决”,否则必然催生新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甚至假大空现象。只要尊重科学,及时处置,及时做细做严流行病学调查,就向公众明示了疫情防控“安全阀”。

  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是一场持久战。树立政府公信力,是凝聚战“疫”力量的重中之重。即便“零增长”被零星突破,只要公开透明,就能够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无碍于政府公信力。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兹事体大,轻慢不得。

学生个人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心得参考例文【五】

  尽管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但我们有打赢这场硬仗的底气。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决策、沉着应对,各级党员干部尽锐出战,坚守防疫一线,正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打赢这场大仗硬仗提供坚实保障。

  回望过去,4.2万多名医护人员逆行援鄂,19个省份对口支援,从全国调集约4万名建设者奋战火神山、雷神山医院……

  而今,15个省份3.8万余名医务人员驰援上海,多地米面粮油、瓜果蔬菜等物资供应纷纷抵达抗疫一线,让老百姓有更好的生活保障。源源不断的中国力量正助力上海、吉林等地挺过艰难时刻,温暖着每一个隔离在社区和楼宇的人。

  我们积累的防疫经验为用最短时间遏制疫情扩散保驾护航。

  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优化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实现差异化精准防控;社区防控筑牢防疫第一线,做好居民生活物资供应及就医需求保障……

  时至今日,抗击疫情需要每一个中国人民的理解与支持,面对跌宕反复的疫情,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决心,继续发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凝聚起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疫情形势越是严峻,越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从严从实抓好疫情防控举措,我们就会积小胜为大胜,向着“动态清零”的目标逐渐迈进。

  一月之内,核酸检测能力翻了数倍;全国10余个省份、数万医护人员八方驰援;党员亮身份、见行动,向社区一线报到;7万多张方舱床位迅速投建,184小时交付万人“大方舱”……

  这是时不我待的紧迫,更是事不过夜的决心,上下一心调集力量、狠抓落实,将为社会面清零提供有力支撑。

  ——慎终如始筑牢“四早”防线。

  早发现,核酸检测是第一道防线。4月4日,全国倾力支援、上海全力以赴,创造了单日单城最大的核酸检测量。

  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这不仅是对上海这座城市综合能力的一次考验,更用实践表明了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决心、力量和信心。

  这场2500万人的核酸检测“竞速赛”,在上海的每一条街巷、每一栋楼宇打响,社区工作者、党员干部、志愿者尽锐出战,“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仅26个小时,2566.5万人、242.7万管采样完成。

学生个人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心得参考例文【六】

  上海3月以来的这波疫情,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超过7.3万例。4月5日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透露,昨天上海新增阳性感染者数量首次突破1万例,总数达到了13354例。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顾洪辉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播速度很快、隐匿性很强,目前上海疫情还在高位运行,形势极其严峻。

  上海4日启动了全市核酸筛查。截至4月5日8时,全市共采样2566.5万人、242.7万管,已完成检测192.5万管,其余样本还在检测之中。

  在2500多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同步开展检测,无疑是对上海这座城市综合能力的一次考验。目前中国15个省份已派出医务人员38000多人,另调集核酸检测力量238万管支援上海。

  在众多援沪医疗队中,来自武汉的医疗队被网友称为“热干面”和“生煎包”的双向奔赴。“在武汉疫情期间,上海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一名援沪的武汉医疗人员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他们都曾有武汉抗疫的经验,在上海工作起来也能得心应手。

  “街上没有人,小区里封闭管理”,从高铁站前往隔离酒店的路程,丧失“活力”的上海,让白祥军“想起了2020年时的武汉”。

  他是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副院长,也是此次同济医院援沪医疗队的领队。

  4月2日下午3点,武汉同济医院接到援沪通知。武汉疫情后,国家卫健委在现有国家医学中心规划的基础上,增设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落户该院。武汉同济迅速从该医学中心中抽调了一支队伍,共53人,囊括呼吸、心脏、肾脏、ICU等科室的医护人员。

  “他们都曾有武汉抗疫的经验,在上海工作起来也能得心应手”,白祥军说,他们连夜通过网络视频开展院感及疫情个人防护等培训和考核,并于次日凌晨5点在医院集中,赶赴当天第一班早上8点钟通往上海的专列。

  武汉市第六医院援沪医疗队接到的通知更早一些。武汉六院副院长王小江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大约是3月30日他们就向院里下达了自愿申请援沪的通知,最初名额只有15人,结果通知下达后,大约一百多人报名。后来应省里指令,六院的名额增加到了24人,由4名医生和20名护士组成。

  武汉六院第一个报名的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江城。江城曾是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在2020年武汉疫情中,他双肺全白,一度出现呼吸昏厥,住院整整50天。

  江城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的抗疫日记,一度吸引了数千万人关注。“当时武汉那么困难,全国各地人民过来支援我们,从内心里是非常感谢的”,这一次,他扛起了六院援沪医疗队领队的大旗。

  像江城一样,24名医护人员均有参与武汉抗疫的经验。王小江说,他们除了按报名的先后顺序,也从专业上做了安排,4名医生分别来自呼吸、心血管、神经、消化科室。

  “除了照顾新冠的病人以外,还怕他们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病,像心血管、脑血管、消化道方面的疾病等。”王小江说。

  白祥军也有相似的看法,在临时组建的方舱医院中,如果病人管理不好,可能会产生一些意外的情况。在方舱医院的病人都是些无症状感染或者轻症患者,他们中大多数不需要特殊的抗病毒治疗,所以重在管理、心理疏导等,让患者能够更快康复和转移。

  由于火车载量有限,六院的医护随身带了两天的防疫物资,以及一台监护仪、一台除颤仪,还有一个急救箱,之后再通过货运补充之后的物资。在确定名单后,医院也要和医护人员的家属逐个解释并征得理解,“这是一个非常光荣的任务”。

学生个人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心得参考例文【七】

  3月以来,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17万例,上海连续多日本土新增感染人数超过1万例,疫情防控的形势严峻复杂。

  3月17日,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强调,“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铮铮誓言背后是尊重科学、遵循规律。

  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的关键时期,要以更坚决的态度、更彻底的措施、更迅速的行动,把书记重要指示落到实处,同心协力尽快打赢这场大仗硬仗。

  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

  “动态清零”是真正以人为本

  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判断中国防疫成效的首要标准。

  从武汉保卫战的应急阶段,到常态化疫情防控,再到迎战德尔塔、奥密克戎的全链条精准防控……回顾两年多来的抗疫历程,我国的防控举措、诊疗方案根据疫情形势变化不断优化调整。实施“动态清零”总方针,正是与传播力强的变异株多次殊死较量后的有效应对策略。

  3月以来,上海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超10万例。

  快速攀升的曲线,让风险外溢的概率成倍增长,也带来医疗资源“挤兑”的巨大风险。

  尽快迎来拐点,是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期盼。

  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

  在吉林,救治数据发出强烈警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赴吉林医疗救治组专家对当地情况分析发现,特别是对于长期卧床、血液透析患者等基础情况差、免疫力低的人群,病毒威胁更大。

  坚持“动态清零”,就要最大限度缩小疫情影响范围,最大限度减少感染、重症和死亡。

  抗击疫情的中国答卷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快速和精准的“动态清零”,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

  最短时间遏制疫情扩散,“动态清零”是真正以人为本——

  集中优势兵力,尽快“动态清零”,才能把疫情对普通人的冲击降到最低,才能尽快按下“恢复键”,让烟火气重新回归。

  正是有了“动态清零”这个“1”,才有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经济社会稳步发展这些后面的“0”。

  从武汉到南京,从额济纳旗到西安……坚持严密科学的防控,中国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成功控制住由德尔塔变异株引发的疫情,靠的就是“动态清零”的坚定决心。

  以中国14亿多人的总人口基数、庞大老年人群体的现实国情,如不及时从严防控,最终将形成规模性反弹,中国医疗体系面临被击穿危险,后果不堪设想。

  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疫情水平均在短时间内上扬。一些西方国家采取所谓“群体免疫”“自然免疫”的消极处置方式,导致感染和病亡人数高居不下。

学生个人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心得参考例文【八】

  疫情当前,是“动态清零”还是“与病毒共存”?

  如何选择,表面上看是抗疫的理念之争、策略之争、方法之争,本质上则是制度之争、国力之争、治理能力之争,甚至是文明之争。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两年多来,中国始终坚定奉行“动态清零”总方针,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也不放过”。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长期化、日常化阶段,特别是随着全民疫苗接种率不断提高、全民免疫防线逐步建立,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对“动态清零”政策进行调整,选择“与病毒共存”,实行彻底放开的防疫政策。

  这种声音当然不是主流,却在一定程度上扰动着舆论风向,影响着防疫大局。在理论上是轻率的,在实践中也经不起推敲。

  中国实行“动态清零”总方针,是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总策略的前提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防控做法,是综合考量中国国情、民情,政府执政理念、治理能力以及成本效益比,而得出的一个科学方针和重要方略,且经过时间检验是完全正确、符合中国实际和科学规律的,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自洽性。

  抗疫两年多来,中国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始终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建设平战结合的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切实保障城市治理和社会生活秩序稳健运行。

  实行“动态清零”,是“备豫不虞”的现实需要。如此,才能避免医疗资源被过度挤兑、进而冲击整个社会秩序的残酷局面。

  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城市,它的医疗资源总归是有限的。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以医疗资源为例,数据表明,2020年平均每1000个中国人享有不到3名医生,落后于主要发达国家。更何况,中国有约5亿人生活在农村地区,获得医疗资源和医院床位的机会比城市居民要低得多。医疗资源整体不足且分布不均,这是基本国情。

  深圳卫生健康事业一直在跨越式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家底”仍然薄弱。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深圳全市执业医师4.26万人,床位数6.29万张,万人全科医生数为4.03名。相对于2000多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的医疗需求,深圳医疗资源的匹配率依然在路上。

  显然,如果在深圳这样的城市,实行“与病毒共存”的策略,伴随着感染人群的激增,势必会造成医疗资源的严重挤兑,进而影响社会秩序和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

  “动态清零”的核心就是快速反应、精准防控,亦即要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础,提升疫情防范和早发现的能力,快速及时地发现感染者和疫情苗头,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果断切断传播链,使感染者的数量得到清零。

  立足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对整体医疗资源的占用率始终维持在相对低值,才能尽最大可能保证城市总体医疗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运行。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学生个人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心得参考例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news/18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