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精选好文 > 《宿北战役》纪录片观后感例文8篇

《宿北战役》纪录片观后感例文8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22-04-26 09:16:59 | 移动端:《宿北战役》纪录片观后感例文8篇
  宿北战役开创了解放战争以来,我军一次作战歼敌最多的纪录(21530)、我军一次作战歼敌一个整师的先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宿北战役》纪录片观后感例文8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宿北战役》纪录片观后感例文8篇【一】

  长征精神是一种革命必胜的精神,使英勇的红军打败了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己的强敌,战胜了人间罕见的艰险,取得了伟大胜利。

  今年恰逢长征胜利__周年,党校进行长征精神的学习,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1933年9月,由于党内“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红军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1934年夏季,中央苏区由原来的纵横千里,缩小到300余里,敌人重兵压境,形势日趋危急,红军被迫战略大转移,至此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在毛泽东等同志的领导和指挥下,英勇的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辗转10余省,长驱25000里,终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在没有学习长征精神前,我脑海中曾有这样的疑问:当年长征,物质极其匮乏,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红军战士靠什么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实现了最后的胜利?通过这次党样学习,我找到了答案:他们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靠的是全党全军的坚强团结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靠的是红军战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革命精神。正是这种革命必胜的精神,使英勇的红军打败了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己的强敌,战胜了人间罕见的艰险,取得了伟大胜利。

  有了答案,心儿自然变得愈加敞亮,学习的劲头也高了不少。

  长征以敌人失败和我军胜利而告结束。红军将士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成为我党我军的宝贵财富。当前,我军的任务是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这又是一次新的伟大长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任重而道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有无数的“雪山”、“草地”要过,作为在“长征精神”哺育下成长起来的革命军人,我们要像歌中唱的那样“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切实保持和发扬老红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新长征的道路上书写新的奇迹、夺取新的胜利。

  长征途中,红军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是世所罕见的。但是,千难万险压不倒红军将士。没有气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当前,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在为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这是新的伟大长征。我们党已经形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了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制定了发展战略和宏伟蓝图。

  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彻底改变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贫穷落后的面貌是异常艰巨复杂的任务。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需要我们不断地发扬长征精神,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传统,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开拓前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道路上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宿北战役》纪录片观后感例文8篇【二】

  长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过生离死别的悲壮故事,让老红军们刻骨铭心的,是一段段血与火、生与死的真实经历,是从生死考验中锤炼出的顽强意志,是激励着广大红军指战员艰苦征战的强大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展示。

  长征精神是中国的,都不约而同地把他们的焦点对准了红军的精神,那种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精神。正如索尔兹伯里所说:“长征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长征精神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其可贵就在于,它能够在漫长的时间积淀中转化为对现实的启示,体现了党之魂、军之魂和民族之魂。

  长征精神之所以历久弥新,就在于它不是静止的。它承接着井冈山精神,又不断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更为它注入了新的时代血液,增加了新的丰富内涵。

  伟大的长征精神,概括起来就是胸怀目标、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革命风格,心系群众、患难与共的高尚情怀。

  今天,当年的战争硝烟已经散去,但和平发展的天空并非晴空万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新的长征与当年红军长征一样将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也将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考验。正因如此,新世纪新阶段更需要我们高擎起长征精神的火炬,让曾经推动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光荣传统在新的长征中焕发出时代光芒,照耀着我们像当年的长征红军那样去不断开创出新的局面。

《宿北战役》纪录片观后感例文8篇【三】

  祖国,是我们的家园,爱国就是对祖国的热爱,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精神。

  爱国有很多种,努力学好知识是爱国,为祖国贡献力量是爱国,尊老爱幼是爱国,爱护环境是爱国的表现。

  我们作为一名中学生,怎么样才能做到爱过呢?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爱国就是从爱学习做起,用心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完成好作业。爱国要从爱家人,爱我们的同学做起,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爱国要从爱校园,爱我们的环境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

  爱国爱校,我们的责任。爱国,也许有人会说我们还小,现在我们又不能做什么。这你就错了,爱国时时刻刻就在我们身边,随地吐一口痰看起来事小,能反映了你的素质,对国家的热爱。在国内是一件小事,在国外就是丢十几亿中国人的脸。有国才有家,爱国更要爱家。

  我们要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建设更大的贡献。

《宿北战役》纪录片观后感例文8篇【四】

  常常听到记者在采访:“爱国是什么?您爱国吗?”之类的问题,我会心潮澎湃,想说:爱国,就是像母亲一样,默默奉献而不求回报!

  爱国,就是像革命先烈一样,在紧要关头牺牲自己而不出卖祖国!爱国,就是讲文明,懂礼貌,让文明处处呈现在中华大地上。

  大家都说:少年强则国强。所以,国家强大,首先是我们青少年自强不息,心中牢记那些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詹天佑、王进喜、杨利伟等等,都是我们青少年的榜样,我们应该怀着对他们的敬意并以实际行动来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爱国不是口号,我们可以实实在在地从自己做起:爱国先从爱家乡做起,关爱身边的人,尊敬长辈,孝顺父母,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爱国还要从细节做起,升国旗时要庄严肃穆,了解自己的祖国,宣传自己的祖国,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

  爱祖国,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做的,让我们从小事一件件做起吧。

《宿北战役》纪录片观后感例文8篇【五】

  从中国工农红军开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我军战无不胜的光辉历程既是由人民军队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无比忠诚的军魂熔铸的,也是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创造的。宿北战役,从开始到结束,自始至终都是我华东野战军官兵的一场血性之战。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血性之战呢?创作长篇纪实作品《宿北大战》的江苏新沂人唐文明先生,在上世纪时为写作《宿北大战》一书,曾采访包括叶飞在内的多位战役指挥者和参加者。他在记述中,极为生动地诠释了宿北战役中我人民解放军官兵的血性。在此,给大家转述三例。

  采访后来曾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张明将军,唐文明写道:

  宿北大战中,他是八师二十团一营副教导员,在该营为执行陈毅司令员首战峰山、抢夺战场制高点的战斗中,三次攻击都没奏效,全营伤亡400多人。在该营主要领导都受重伤,天色又将明,情况万分危急的关头,他挺身而出,集合仅剩下的23名战士,作了简短激昂的政治动员后,亲自带着这些战士向山顶之敌冲锋。他始终坚持在最前头,冲锋中,在距敌山顶不足100米处时,他头部负了伤,但他忍着剧烈疼痛,坚持带领战士们冲上山顶,消灭了敌人,为战役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这一位战斗英雄在回答我关于“铁军精神是不是就叫不怕死”时,他给我讲了这样一幕不宜公开的场景:峰山岭攻下来后,上级判断敌决不会甘心战场的制高点被我占领,必会很快地组织争夺。为快速清理战场,令后勤部门组织民工当着源源不断地开上山来的兄弟部队面,把我牺牲的烈士用驴驮,用牛拉,用大车每车10人、20人的囫囵装运。烈士的鲜血顺着车厢汩汩地流淌,情状不忍卒睹。为担心新上山指战员们情绪会因此受影响,师参谋长马冠三故意大声问上山的部队:咱们大家若都这样牺牲,都这样被牛车拉走,你们怕不怕?指战员们眼都红了,没任何组织的个个举手高呼:不怕!只要我们把这仗赢,我们牺牲得比这再惨烈也甘心!后来果然峰山岭被敌飞机大炮轮番轰炸,被敌成营成团的冲杀,始终岿然不动。

  采访后来曾任浙江省军区司令员的张文碧,唐文明记述说:

  张文碧同志在宿北大战中是叶飞一纵三旅政委。该旅在穿插、分割敌两个整编师之战中,夺老虎洞,守三台山,都打得特别激烈。特别是在全纵队敌情不明,第一次出击敌纵深时,遭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十一师埋伏、突袭,部队伤亡太大,暂时回撤。但带下来的烈士因数量多,来不及包裹、运送,决定就地掩埋。当时一个大坑,数十、几百人的集体埋葬,这对正准备下一轮突击的我年轻指战员们,无疑是一种精神刺激,是一种心理考验。张文碧忍不住问大家:见到牺牲烈士这样埋葬,是不是心里过不去?会不会因此感到害怕?可指战员们不等他细说,立时成连成营的队列,从烈士们的“大坑”边宣誓而过说:好战友们,你们先走一步!我们为了胜利,要以你为榜样,不怕牺牲!不怕粉身碎骨!张文碧说,那情形才叫惊天地、泣鬼神呢。而且在其后的分割战中,全旅、全纵队的战士们,都为执行穿插、分割任务,不惜流血牺牲,创造了该战役极其辉煌的战果。

  采访叶飞时,叶飞曾三次动容。唐文明记述说:

  第二次是谈到陈毅来电话。陈毅在得知叶飞出兵又收兵,思想情绪波动很大,主动用电话给叶飞讲大概如下之话: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你们没有得到对方任何的情况通报,不晓得对手中有敌王牌十一师参战,这都怪我事先对敌情掌握不够。你损失的指战员都是头等优秀官兵,抗战以来,他们就跟随你南北征战,是党和我们事业最宝贵的骨干。但是叶司令更会明白我们目前所处的态势,自卫战争开始以来,蒋介石集团自恃他们有美国撑腰,有数百万装备一流的军队,根本不把我们放在眼里;就连我们的朋友,包括我们同志中也有人怀疑: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的结局会怎样?同志哥!这个问题最先就考验我参战的这几个纵队、师了,而更可能给你这个纵队提出更大的难题,即你们不把敌两个整编师强行撕开,不把敌主力十一师打得远远的,我全歼国民党一个整编师的大目标就不能实现。叶飞说,这一仗,我准备把我和整个纵队都贡献出去。

  第三次是叶飞同志讲到“撕口子大战”成功,北线各战场进展顺利,戴之奇即将全军覆灭时,……以至于胡琏率十一师拼死北上,调飞机大炮猛轰一纵。在全纵队激战竟日,眼看敌十一师要从我阵地突破时,叶飞把机关人员,把轻伤、病员全集合起来,向全纵队喊出:“生死存亡,在此一举:全纵队排成连方队,给我冲!”将军讲到这里时,把后面的话停了,两只眼渐渐深邃起来,仿佛又看见那铁与肉较量着的宿北战场……

  唐文明在记述采访完叶飞将军时,说记忆里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叶飞将军说的:“新四军嘛,铁军!什麽叫铁军?那就是压倒敌人!就是所向披靡!”

  宿北大战中,在我牺牲的解放军官兵身上充满了血性,而那些在战斗中被国民党军俘虏过去的解放军战士们,同样充满血性,使国民党军感到佩服。国民党第六十九师六十旅政治部干事朱质彬,在12月15日的战地日记就记有和我被俘战士交谈的情形。他说,被俘解放军“皆勇敢、坚强。谓彼系为自己作战当要勇敢,所以被俘不屈,主席是毛泽东,他是代表无产阶级,是人民的队伍,为人民部队,纪律好,尤其是战斗纪律,到处秋毫无犯,作战只有向前”。这位国民党政治部干事感叹说:“彼等训练真好。”

  1963年2月,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在向毛泽东主席汇报前一年对印自卫反击战争时,讲到前线将士们在自卫作战中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精神时,毛泽东主席说:“过去岳飞说,‘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天下太平矣。’‘饿死不抢粮,冻死不拆房。’前句有片面性。那时金兀术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今天我要说,撼山易,撼解放军难。”为什么毛主席说“撼山易,撼解放军难”?就是因为人民军队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铁军精神、血性精神。这是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也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宝贵财富,必须永葆人民军队的血性。

《宿北战役》纪录片观后感例文8篇【六】

  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前些年,由于受到一些错误历史观的影响,曾有一些人认为解放战争不是什么正义的战争,而是“自己人打自己人”。这是对解放战争性质的严重误读,是极不严肃的理解。实际上,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其结果是建立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在中国大陆从根本上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解放战争也称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第二次国共内战。从表面上看,和抗日战争中国共双方共同抗击日寇,打的是民族战争不一样,这次国共内战的双方都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但是,却不是什么“自己人打自己人”。因为战争的一方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革命统治当局,代表的是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及帝国主义者利益;而战争的另一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则是代表着被压迫被剥削的最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一方是压迫者剥削者,另一方则是被压迫者被剥削者,这两个方面能说是“自己人”吗?列宁有一句名言说:“革命是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的盛大节日。”所以,看问题,看解放战争的性质问题,我们要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要站在最广大的劳动人民的立场,不能人云亦云,不能把解放广大劳苦大众的战争说成是“自己人打自己人”。

  再说,解放战争这场国共内战是谁发起的?是蒋介石反革命集团。从本质上说,自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国民党中的反动右派就必欲置其于死地而后快,四一二之后的蒋介石国民党当局,从来没有放松过对共产党人的屠杀,没有放松过对中国工农红军的“围剿”。全民族抗战时期,蒋介石迫于全民抗战的一致呼声,不得不实行国共合作抗日的政策。但是,在进行民族斗争的整个过程中,蒋介石也从来没有放松过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阶级斗争。整个全民族抗战期间,国民党反动派掀起过三次____高潮。由蒋介石亲自策划的皖南事变,毁灭我新四军军部,屠杀我新四军将士7000余人。就在我们宿迁这个地方,国民党顽军也进行过多次“摩擦”,妄图消灭或挤走我们宿迁地区的新四军部队。特别是1943年二三月间,日军对我盐阜抗日根据地实行大“扫荡”前,曾先行“扫荡”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部顽军。为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应韩德勤要求,我新四军第三师在韩德勤保证日军“扫荡”结束即返回原防地后,允许韩德勤部官兵转移到我抗日根据地内暂避,并向其供应粮秣,接济经费,掩护其安全转移到我淮海抗日根据地。但韩德勤却背信弃义,当日军“扫荡”结束后,率其所部从淮海区偷渡运河进入皖东北,强行占领淮北区金锁镇、山子头一带,公然宣称要在洪泽湖畔建立____基地,其所到之处,残酷破坏我抗日民主政权,捕杀我抗日干部和群众,并暗中勾结津浦路西的国民党顽军,企图夹击淮北新四军第四师。我新四军被迫反击,举行了山子头战役,生俘韩德勤。

  1943年3月山子头战役后,陈毅(前左)礼送韩德勤(前右)出境。

  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反动当局妄图独吞胜利果实,一面假惺惺地邀请毛泽东主席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一面调兵遣将准备发起新的内战,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当蒋介石自认为准备充分后,便撕下“和平”面具,于1946年6月26日以大举进攻我我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解放战争由此全面爆发。华东解放区成为其进攻的重点之一。

  蒋介石反革命集团的内战政策,得到了自诩为国共双方“中间人”的美国政府大力支持。抗战胜利后,美国政府以赠送、让予、售卖剩余物资等方式,给蒋介石以大量援助,还极力为蒋介石装备、训练和运送军队,大大充实了蒋介石的内战资本。到1946年6月止,美国共装备国民党军队45个师,训练军事人员15万人,帮助运送到华北、华东各解放区前线的国民党军队14个军共54万人。此外,美国政府还在中国设立了美国陆军750人、海军250组成的军事顾问团,又派遣海军陆战队在中国登陆,侵占上海、青岛、天津、北平、秦皇岛等重要城市,并在华北为国民党军防守交通线。从1945年10月到1946年6月,美军直接或协同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进攻达30多次。事实上,美国根本不是调停中国内战的“中间人”,而是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后台老板。

  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蒋介石命令华东战场的国民党军队“要在三个月内结束华东战事”,妄想一口吞掉我华东解放区。到11月间,蒋介石坚持武力统一中国的反动政策,悍然召开一手包办的“国民代表大会”,当了总统。尽管在我人民解放军的坚决反击下,他的“三个月内结束华东战事”吹嘘已经破产,但为了再造成一个所谓有利的军事形势,向民主势力、中间势力施加压力,从而实行其独裁统治,又从后方抽调5个军约16个旅到内战前线,维持其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其进攻的重点仍然摆在华东战场,投入了25个整编师(军)68个旅(师)的兵力,成为全国各战场投入兵力最多的地方。11月底到12月初,蒋介石又制定了一个“迅速结束苏北战事”的计划。在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指挥下,集中12个整编师(军)28个旅(师)的兵力,从东台、淮阴、宿迁、枣庄和峄县分四路进攻,企图切断我山东与华中的联系,聚歼华中野战军主力,或者逼迫华中野战军退到陇海路以北。

  国民党特务在美国学习暗杀方法

  中国共产党人是热爱和平的,并为此作出巨大努力和牺牲。但在国民党部队的猖狂进攻面前,为保卫来之不易的和平,保卫解放区,保卫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只有选择反击。1946年11月21日,周恩来率领中共和谈代表团从南京返回延安的第三天,毛泽东和刘少奇、周恩来在延安枣园举行会议,分析当前形势,确定以后方针。他们认为蒋介石召开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表明和平谈判的大门已被关闭,“边谈边打”的局面已经改变。毛泽东说,蒋介石对共产党的方针是一无自由,二要消灭,他是不允许共产党在保持一块地方的条件下签订城下之盟的。因此,“我们的方针是战争的方针,这是确定了的”。毛泽东强调,今后数月的关键仍是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逐步扩大歼灭战的规模,从根本上扭转战场形势,夺取战争主动权。对国民党部队计划大举进攻华东解放区,党中央、毛泽东选择了坚决反击。

  在上面的叙述中,笔者为大家说明了宿北战役发动的主要背景,实际上也说明了宿北战役的必然性。

《宿北战役》纪录片观后感例文8篇【七】

  河北西柏坡、山东沂蒙、福建古田、陕西延安、江西井冈山、江西于都,这些中国革命老区(简称老区)是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它分布在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00多个县、市、旗、区。老区人民为革命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于都县是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集结出发地,也是赣南第一块红色根据地、第一个红色政权诞生地。于都全县为革命牺牲、有姓名可考的烈士就超过了1.6万人。

  1934年10月,红军在于都县集结出发,开始了漫漫长征路。这里正是当年毛泽东、周恩来等和中央直属机关横渡的第一渡口。为了架设浮桥,于都县老区百姓捐出了门板、床板、店铺板,甚至是维持生计的渔船、料理后事的寿材板。为了避免飞机轰炸,隐蔽战略意图,晚上架桥,凌晨拆桥,反反复复15次。

  总书记常说,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老区人民养育了我们,要饮水思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

  此次总书记来到于都县,向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敬献花篮、看望红军后代和烈士家属,是对老区人民深深的惦念,更是对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永恒不变的追寻和担当。

  红军何以能够创造一个人间奇迹?分析其原因,对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首先,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最根本的一条。中国共产党是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的党,是凝聚红军队伍的坚强力量。每个共产党员起着模范带头作用,是冲锋在前、吃苦在前的尖兵。其次,党和红军具有共同的坚定的理想信念。有共同的坚定的理想信念,表现出一种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屈服的大无畏精神。再次,红军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军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长征中得到启示,从长征精神中汲取营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宿北战役》纪录片观后感例文8篇【八】

  长征干部学院张旭敏老师讲授的《红军长征在阿坝》,让我了解了红军在阿坝州经历的艰苦历程以及阿坝州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贡献。同时也使我明白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革命精神内涵以及这段历史在中国共产党建设和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意义。通过参观马尔康红军长征纪念馆和两河口会议会址,观看了红军在阿坝期间的上百件遗物、文物、图片资料,再现了红军长征和在阿坝州开展革命斗争的壮丽画卷。在老师的讲解下,回顾了革命先烈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壮举。在长征干部学院教师的组织下,还赴梦笔山和日千乔沼泽地体验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难过程。这些使我对长征精神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过程中不仅要面对的恶劣气候和地理环境、应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而且党内还有不统一的思想存在。如果没有为民为国的胸怀,没有革命必胜的信念,没有团结的思想和严明的组织观念,就很难战胜这一切,并取得胜利。( wWw.BsMz.nEt 转载请注明 )。

  经过这次党性教育,使我深刻地体会到:第一,一定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要学习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自身的为民为国意识,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用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加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自己从事的职业教育工作中积极推进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实施,为促进温州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培养更优秀的人才,为中国走向世界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二,一定要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和规矩。学习和发扬革命先烈严明的组织纪律性,从我做起,严格执行党的八项规定,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一切行动听从中国共产党的指挥,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滥用职权,不搞特殊化,不徇私情,一切为学生的成长着想,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以身作则,做一名师生放心的干部。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宿北战役》纪录片观后感例文8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news/19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