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学习工匠精神心得体会范本【一】
补短板要拿出“工匠精神”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指出,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今年仅剩七个月,时间很紧、任务很重,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坚决补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
要以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匠心”补齐短板。《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精神,是“匠心”所在。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无论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大飞机等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匠心”。“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是如此。党员干部要使出“绣花功夫”,找准本地的发展短板,要沉下心来分析研究补短板的总体思路和方法步骤。要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群众中间,把准真症结、找准真需求、定准真措施。要牢牢把握“精准”二字,深耕细作,把短板补精细,确保无沙眼、无毛刺、无瑕疵。
要用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的“匠人”补好短板。完成一项大的工程,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必须团结协作才行。协作是团队精神的要义,爱岗敬业是团队协作共进的根本,这是一种“匠人”精神。补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需要全社会的团结协作。广大党员干部要与困难群众心连心,争取各级组织和群众的大力支持配合,团结好方方面面的“匠人”,共同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要充分发扬务实的工作作风,严字当先、实字托底,不打花拳绣腿、不摆花架子。要勇于直面问题和挑战,不能碰到困难就回头,遇到麻烦就回避,稳扎稳打,稳中求进,又稳又好。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攻坚克难的冲劲、韧劲、实劲,在补短板的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要拿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匠劲”补牢短板。“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拘泥一格,而是在坚守中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一股“匠劲”。要想补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必须打破常规、勇于创新,不断摸索新路子、探索新方法、拿出新举措。要以甩开膀子的干劲、壮士断腕的决心、滴水穿石的韧劲,瞄准短板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久久为功。要勇于创新,在补短板的“材质”和“工艺”上下功夫,确保补上去的板子质量过得硬,“尺寸”刚刚好,经久耐用,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坚决杜绝补过的地方隔一段时间又成为新的短板。要大力整治补短板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实干为要、拼尽全力,带领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蹄疾步稳、直奔胜利。
弘扬学习工匠精神心得体会范本【二】
用工匠精神谱写扶贫攻坚“战斗曲”
“让尖端武器的核心部件达到理想状态、优化状态,我一定要把它做到最优最理想……想到我干的那个零件能发挥巨大作用时心里感觉特别过瘾……我就像一个小螺丝钉一样,能够发挥一点点作用,内心感觉很自豪……”这是“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一位年仅29岁的青年陈行行说的话,相信这简单朴实却又充满中国力量的话语感动了全国亿万观众,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提到大国工匠这四个字,很多人对获奖者第一反应可能是上了年纪的老师傅,没准儿还有花白的头发,戴着厚底的眼镜,因为没有几十年的历练,估计也成不了一个大国工匠。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就是这样一位90后的年轻人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荣获了“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的光荣称号。
当看到这位年轻的大国工匠在央视颁奖典礼现场绽放最美笑容时那份从容与自信、自豪与喜悦,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人们不禁会问:这位年仅29岁的年轻人为什么能成为“大国工匠”?他“匠心筑梦”的背后究竟有何“秘诀”?在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的今天,像陈行行一样的大国工匠呼唤着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学习他们的“工匠精神”,用实际行动谱写扶贫攻坚“战斗曲”?
扬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与群众心贴心无隔阂,“用真功”虚心向群众学习。常言道: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毫无疑问,年轻的大国工匠陈行行就是虚心学习的典范。在各级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下,陈行行爱岗敬业,虚心地学习各种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 国家至上、事业第一”“ 铸神工、创一流”等这些文化理念让他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所投身事业的崇高神圣。为此,他为自己写下了“投身国防,扎根岗位,技能成就人生,学习创造未来”的人生信条。当前,各级领导干部所担当的扶贫攻坚同样是神圣的事业,在扶贫攻坚越是吃劲儿的时候,也同样需要发扬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与群众心贴心无隔阂,“用真功”虚心向群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时强调:“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新时期,我们勇于担当扶贫攻坚是光荣的,虚心向群众学习是可贵的。因此,党员干部在扶贫攻坚路上要放下架子,保持一颗平常心;揣起面子,虚心向群众学习,“用真功”敢于学、善于学、真心学,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那样才能学有所获,为夺取扶贫攻坚战胜利而奠基。
扬专注认真的工匠精神,与群众面对面无距离,求真务实“见真章”赢得乡亲信任。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到位,行动才会自觉。有了虚心向群众学习的思想后,就自然会经常与群众面对面无距离,深入其中,说群众的话、干群众的活,掌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自己的心完全融入群众这个大家庭里。实践证明,要赢得群众的信任就得像大国工匠陈行行那样求真务实“见真章”。陈行行,一个从微山湖畔小乡村走出来的农家孩子,10年时间破茧成蝶,在投身我国核武器研制的宏伟事业中,成长为数控机械加工领域的能工巧匠,他的“匠心筑梦”就得力于专注认真的工匠精神。党员干部在扶贫攻坚战中又何尝不需要这种精神呢?越是攻坚克难最吃劲儿的时候越需要紧密团结群众,与群众面对面无距离,求真务实“见真章”赢得群众信任。在扶贫工作中从细处着眼,细微态度、细化目标;从细节入手,细密措施、细致成效。一不怕苦,二不怕累,把工作做到精致、做到极致,干出特色、干出风格。这样的专注认真与求真务实,攻坚战取得胜利难道还远吗?
扬作风严谨的工匠精神,与群众实打实无虚假,精益求精“动真格”创新服务见成效。纸上谈兵莫若闻鸡起舞,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脚踏实地好好干。一名党员干部在群众心中是否合格,不是看他官有多大,职位有多高,也不看其外表多亮、颜值多高,更重要的是看他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表现。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群众利益无小事,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的事,群众工作才有依托。2011年,陈行行无意中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结缘,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条件。他操作的设备是国内一流的高精尖数控设备,干的活是高精尖的国防尖端产品。对他而言,责任更大,要求更高。面对压力,他更有着一股子不认输、不服软的冲劲儿。新的工作岗位上,陈行行用作风严谨、精益求精等这些“动真格”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党员干部要在扶贫攻坚中见成效,必须与百姓实打实无虚假,找准突破点敢于担当,抓住切入点勇于实践,从创新上用力,在开拓中作为,多思“应该怎么办”,少想“过去怎么办”,以舍我其谁的担当、雷厉风行的作风、势如破竹的气势,勇当扶贫急先锋,创新服务精益求精,才能让群众获得感多多。
一个人最大的自豪是,这个世界不必知道我是谁,但我参与的事业却惊艳了世界。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都明白在扶贫攻坚最吃劲儿的时候最需要什么?更愿每位党员干部都把扶贫攻坚当作专门的技能学业进行专门的实践研究,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专注认真、作风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用实际行动谱写新时代最美妙的扶贫攻坚“战斗曲”!
弘扬学习工匠精神心得体会范本【三】
时代飞速发展,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慢”的时代早已离我们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工业时代。中国式制造业大国,而现在很多企业都追求“投资少,见效快”的理念,从而能忽略了“工匠精神”,导致如今中国人去日本等地大批量采批生活用品,甚至连马桶盖,剪刀等也求“日本制造”,对中国制造敬而远之。这类现象的出现正是因为现在“工匠精神”的缺乏,放眼周遭,浮躁之风滋生蔓延,所以我们才需要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需要它让我们追求完美。顾闳中大师一生追求完美,他所做的《夜宴图》木板复刻至今无人再做第二份,因为他所做的太精妙,难度太大。他用1667块木板才做成,先打板打印,不合适的再修改,如此反复,一年半才做成,其坚守细致完美的工匠精神令人叹服。正因这样的工匠精神,才让我们获得如此艺术精品。相信有了这样追求完美的精神,那些粗制滥造的产品也就不复存在了。
工匠精神,需要它来让我们解放心灵,摒弃浮躁之气。著名拼布艺术家金媛善认为,工匠精神需要坚守,情怀和修行。她精心端坐,几百个小时做出世人精绝的《百花争艳》,在外国展览上备受称赞。她肯静心做事,如同修行一般地做布艺术,反观我们的制造业,恨不得一个小时做出成百上千的次品,让国人对“中国制造”失去信心,假如有金大师一般的不顾浮躁,只专心做自己的产品,“中国制造”一定会大放异彩。
逯耀东先生说:“我们生活在一个以米饭为主食的国家,我们有一只有内涵的碗吗?我们每天点灯生活,我们有一盏有感觉的灯吗?是啊,如今文明推动文明太快,来不及体会传统文化之美,做不出有中国人情怀的东西,即使有也是少数,所以我们要从今天开始抛下浮躁做产品,慢一点也不是坏事,将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工匠精神发扬起来,融入产品,拉回国人总“向外看”的目光,让中国制造有朝一日成为人人争先购买的产品。
工匠精神,我们需要它!
弘扬学习工匠精神心得体会范本【四】
“工匠”是技艺精湛的人,在欧洲,德国的学徒传统培养了最优秀的工匠、瑞士的顶级名表都是工匠一个零件一个零件打磨而成的。工匠精神,就是追求极致的精神,并且专业、专注。
在这个“商人精神”横行的年代。个人和企业都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比如一些以山寨产品为主的企业,在外部环境好的时候,企业可以生存,一但外部环境变的恶劣,企业很容易马上倒闭。
企业的核心因素是人,而脱离了这种困境的途径是培养企业的“工匠精神”。工匠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他们在享受产品在手里升华的过程。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出新品—圈钱”。而打造“工匠精神”的企业却在从另一方面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看着自己的产品在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以一种符合自己严格要求的形式存在。
工匠用的工作获得金钱,但工匠不为钱工作。一个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一生的职业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 wWw.BsMz.nEt 转载请注明 )。
工匠精神并不是舶来品,《庄子》中就有记载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他的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依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和音律的。
梁惠王问:“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厨师回答说,他凭精神和牛的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依照牛体本来的构建。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十九年了,他的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锋利。
厨师还说:每当碰到筋骨交错很难下刀的地方,他就小心翼翼地提高注意力,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霍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
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做任何事要做到心到、神到、就能达到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境界。看看瑞士名表,将一项技术发挥到极致,顶级品质造就了顶级品牌。
工匠之行在行动中体悟修行的乐趣
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心中。长久以来,正是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才让我们的个人成长之路崎岖坎坷,组织发展之途充满刑荆。这种缺乏也让持久创新变得异常艰难,更让基业常青成为凤毛麟角,所以,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
弘扬学习工匠精神心得体会范本【五】
在追求短平快的今天,我们更要拥有(工匠精神),拥有它,相信未来,我们将会走得更平坦。
工匠精神,是对于完美的不懈追求。有多少人体验过,因为一个铁蹄,一个渺小的标点符号,一根小小的签字笔,就不幸因此亡国,就仔细思考了一天,连至交好友的到来也丝毫不觉,就去调查,一个个的数据小心排列,计算每个礼拜最多可能用多少根。在许多人们的眼中,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种吹毛求眦,但事实上,正是这种精神,造就了多少人的伟业,影响了多少人,如瑞典的手表,德国的制造业,日本的丰田汽车。也许有人会对此不懈一顾,念叨着所谓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却不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的,正是因为小节的一点点的,如沙般的聚集,才造就了平地而起的万丈高楼。细节,是工匠精神的四肢。
如果说细节,是工匠精神的四肢,那么,创新,就是工匠精神的心脏。
工匠精神,是对于创新的不断努力。多少人体验过,为了一个知识,一个问题,一次小小的知识上的突破,就拼尽全力,只为明白,就注足思考,草稿遍桌,就欣喜若狂,哈哈大笑。在许多人的眼中,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种学者的怪癖。但事实上,正是这种精神,影响了多少人的世界,造就了多少人的伟业,如爱因斯坦,爱迪生。是的,创新,是工匠精神的灵魂。
工匠精神,它如同辰星,高悬无垠,影响的人,数不胜数。所以,我们更应该去继承,去弘扬。
工匠精神,其实就是由细节和创新糅合的产物,它活在我们的心中。有人倡导去国外,学习他们的管理方法,凭此来继承工匠精神。但其实,这种行为是错误的。
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种对于职业本身的要求,是一种追求完美,追求创新的责任感,它活在每一个人的心里。要学习的不是国外的管理方法也不是什么神秘的知识,它就在人们的心中,我们要做的是叩问自己,是否可以时时刻刻的保持这种不断追求完美,追求创新的精神,凭此去完成每一件事,并且热爱它,是的,工匠精神不是管理方法,不是一种工具,不是一种神秘的知识。它是一种心态,一种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态度,它是工匠精神的灵魂。
细节是工匠精神的四肢,创新是工匠精神的心脏,而态度则是工匠精神的灵魂。是的,态度,将引领细节,创新。去做每一件事
师说由云: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让我们从小事作起,从细小的每一件事情开始,一点点的积淀。
将来回首时,看到的将是彩虹。
弘扬学习工匠精神心得体会范本【六】
很多人都想得很简单:工作就是为了养家活口,图生存。当然这是基础的,但如果一味变成为“为了赚钱而工作”就无法体会工作的乐趣和成功喜悦,无法获得更多的提升,成为一个“上班奴”。俗话说的好: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让赚钱的目标与自己的长远目标结合起来,有梦想才会有动力,也不至于虚度光阴。在工作过程中还要解决好“心”的问题。高尔基曾说,“工作是快乐时,人生便是幸福;工作是义务时,人生便是苦役”。在工作中我们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情,有时候我们会受到挫折,让我们体会“进退”的深意,有时候有贵人相助,助我们锦上添花,这些都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要从容去面对。
工匠之道就是把理想变成价值的思维法则,成败在一念之间,从改变念头开始。五大正念中首要为先做人,后做事,用小约翰拼图的故事,一语双关:“人对了,世界就对了”。岁月悠悠,人要实实在在地做成几件事情并不容易,堂堂正正做好一个人更不容易,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要善于把“会做人”和“能做事”有机的统一起来。
时下,社会上一些人对工匠嗤之以鼻,认为工匠是傻子。他们觉得把工作做完就行了,精益求精做什么?干嘛非要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干嘛非要把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也有一些人虽然敬佩工匠,但理念信念淡化,不愿付出劳动;但更有一部分人,凭着内心的信仰与追求,身体力行学习大国工匠,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创造更大价值。就像央视新闻推出的《大国工匠》系列,讲述不同岗位劳动者用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这群不平凡劳动者的成功之路,不是进大学、拿耀眼文凭,而是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这是一种值得社会尊重的职业精神,也是当今社会最稀缺的品质。
弘扬学习工匠精神心得体会范本【七】
弘扬工匠精神,具有重大的落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我们党始终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从纵向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人民群众对产品和服务的需要从“有没有”“多不多”转化为“好不好”“优不优”。弘扬工匠精神是题中应有之义,更是中华民族传统工匠精神的螺旋式上升和历史性回归。
从横向看,世界各发达国家在现代化征程上,都把工匠精神作为必修课和必答题,工匠精神在每个国家说法各异,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比如德国人称为“劳动精神”,美国人称为“职业精神”,日本人称为“匠人精神”,韩国人称为“达人精神”等。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毫无疑问,企业寿命取决于可持续的质量,取决于绵延不绝的工匠精神。目前,德国有2300多个世界品牌,仅在全球机械制造业的31个部门中,德国就有17个占据领先地位,处于前三位的部门共有27个。德国的汽车、钟表、刀具、酿酒设备、地下排水系统、建筑与家具等,都以耐用、可靠、安全、精密等特征享誉世界,构成了“德国制造”的核心文化。
大力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新时代命题。2015年,国务院正式提出了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十年行动纲领。我国要成为世界制造强国、成功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就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弘扬学习工匠精神心得体会范本【八】
我们何曾注意过那默默无闻的工匠?那看似平凡的职业,我们可曾有过那般体会?那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工匠才会有确切的体会。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工匠就是个一直重复工作的工作者。甚至会认为工匠就是做苦力的,工作得辛苦,赚的钱还少得屈指可数。那就大错特错了。工匠是一种伟大的职业,虽然看起来平凡得扔进人群里找不出,但在他们的精神之中,工匠是比其他职业更加高尚的。
因为工匠乃精雕细琢之人,拥有着一颗细腻而质朴的心,两只粗糙而勤劳的手。他们只靠着这神奇却又普通的心与手,把有价值的事坚持下去,并且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得极其精致,就算最挑剔的人也找不出一点瑕疵来。但是,做这些事的辛苦,与收获成果的甘甜,也许我们一辈子都体会不到,只有用心做一件事的人才能真正地感受到从中的乐趣与甘甜。
那是一种极高的感受。通过辛苦而获得的成果,比世间万物都甜蜜,即便有一丝苦涩,但那一丝苦涩早已被甜蜜代替。这工匠魂,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这工匠精神,不正是我们所缺的吗?现在,我们何尝不是经常半途而废?做了开头就撒手逃跑?其实学习也是这样。如果你嫌累、嫌烦、没兴趣、上课走神,那么这不就只是个借口吗?但你静下心来,心平气和地重新捧起书来,控制住自己拿贪玩的心,慢慢地,也许学习会好一点呢?所以,工匠魂是一种高尚的精神,而这种精神的益,是无限的,无尽的,而我们为什么不学习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呢?
一个不起眼的职业,却仍然有着如此高尚的精神。身为学生的我们,难道还不该学习吗?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