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财政工作责任重大。xxxx年,我市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完成财政收入任务,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着力推进产业建设,严格规范财政管理,为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提供坚实保障。
一、以组织收入为核心,壮大财政实力
层层夯实征收责任,把牢组织收入的主动权,不断壮大财政实力。
1.着力税收征管。健全税收激励机制,强化税收收入征管,严堵漏洞,深挖潜力,做到应收尽收。充分发挥综合治税信息共享平台作用,切实抓好重点行业、重点税源、重点税种的有效监控,提高征管效率;加强欠税清缴和零散税收征缴,充分挖掘税收增长潜力,不断提高收入质量。
2.大力财源培植。聚焦实体经济,优化财税环境,切实涵养培植财源。深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以xx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为契机,支持三一路机、三一中源做大做强,加快推进华润电力循环经济产业园、军民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支持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旅游度假等服务业加速发展。
3.全力对上争资。建立争资争项激励机制,强化责任担当,紧盯政策导向,扎实抓好立项争资工作,确保中央预算内投资、转移支付增量和均量高于娄底平均水平,弥补财力不足。
二、以服务发展为重点,助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精准精细开展收入测算,强化政策执行督查督办,切实降低企业负担。落实财政金融政策,支持金融机构更好服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贷款给予财政贴息支持。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发挥x农信融资担保公司涟源办事处作用,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促进小微企业和“三农”健康发展。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发挥财政资金扛杆作用,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撬动社会资本,为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助力。
三、以严控支出为手段,保障重点民生事业
1.坚持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不随意扩大支出范围和标准。继续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坚持“先预算后支出,无预算不支出”,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突出轻重缓急,全力保障“三保”支出。扎实推进“三大攻坚战”,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监管,全面实施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推进动态监控体系建设,实现扶贫资金精准高效使用和规范管理;科学合理安排环保专项经费,支持饮用水水源区保护,推进孙水河流域系统治理、湄水河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关闭煤矿废水污染综合治理、黑臭水体治理等污染治理。
2.坚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和临时救助制度,做好城乡困难群体兜底保障工作。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救助制度,强化医保基金监管,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3.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乡村振兴为目标,突出重点,精准发力,促进规模农业、特色农业、精品农业、休闲农业发展。
4.坚持办好民生实事。支持市一水厂整体搬迁、城区管理改扩建,深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完成芙蓉学校、龙洋行知中学和长郡润和学校建设,加强城乡公力幼儿园建设,完成棚户区改造目标任务,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5.全力保障疫情防控资金供给。立足财政职责,加强统筹谋划,根据疫情发展态势和防控需要,持续做好经费保障工作,确保人民群众不因担心费用问题而不敢就诊,确保不因资金问题而影响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认真落实“患者救治、医护人员激励、政府采购、物资保障”等方面的各项财税支持政策措施,让政策发挥更大作用、更好效果。
四、以守住风险为底线,加强政府债务管理
严格落实隐性债务化解方案,加快推进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强化工作督查、落实化债责任,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健全预警应急机制,坚决制止违法违规融资担保,确保高额成本降下来,刚竞产品不爆雷,到期风险能缓释,化债计划能落实,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继续做好新增债券项目的申报工作,梳理全市各乡镇、各部门符合申报的新增债券项目,实现新增债券项目库滚动管理。积极沟通全省xxxx年地方债券限额空间,争取更多债券资金用于全市重点项目、民生领域需求和补短板项目发展。
五、以资金绩效为目标,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1.坚持量入为出、合理安排、均衡保障,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大力盘活存量资金,强化国库库款管理,深化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切实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执行的约束力。
2.推进专项资金整合,进一步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申报、审批、拨付管理,加快预算支出进度,提升办事效率。对历年结转结余的专项资金和效益不高的专项资金实行实质性整合,逐步压减甚至取消效益低下的专项资金;对结余两年以上的部门预算资金统一收回统筹使用。
3.将绩效理念、要求、方法和评价结果贯穿于预算管理全过程与财政工作各方面,将政府预算、部门和单位收支、政策和项目实施全部纳入预算绩效管理,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绩效管理闭环系统,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不断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4.强化财政监管,加大财政性资金监管力度,堵塞管理漏洞,确保各项资金规范高效运行。加强会计监督检查,重点关注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津补贴发放等财经财务制度执行。继续抓好队伍与内控体系建设,持续提高依法理财水平。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